法援局批評法改會七宗罪

法援局批評法改會七宗罪

【記者呂焯均報道】政府成立的兩個法律服務機構爆發激烈爭拗,法律改革委員會較早時發表諮詢文件,指法律援助不能幫助超逾經濟限額的中產人士,並提出大改革,律師可以「不成功,不收費」。法律援助局最近完成的意見書狠批有關建議會令香港變成「訴訟社會」,因原訴人可不負責任地提出訴訟;律師面對金錢誘惑,或會為勝訴而不擇手段。

令香港變訴訟社會

法改會於去年中發表律師按條件收費的諮詢文件,提出效法美國的做法,律師可採用「不成功,不收費」的方式,使無資格取得政府法律援助的中產人士,也可獲得法律服務去進行民事申索。監管法援署的法律援助局對該建議強烈不滿,最近撰寫了一份長達十頁紙的意見書反駁法改會。
法援局主席李澤培接受訪問時稱,按條件收費會為利用訴訟案件追逐經濟回報的投機者及申索人開門路,令香港步上訴訟社會之路。律師則由不能涉及案件的利益,變成投資案件,因為敗訴要負擔訴訟費,律師或會為勝訴不擇手段,包括不當引導證人、任用專業上有偏袒的專家證人,尤其醫學證人。
申索人也會是受害人,有成功機會但無高投資回報的案件,依然不能向法院提出申訴;由於按條件收費會令律師增加經濟風險,按條件收費的收費水平會調高,可能吞噬申索人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