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反映性格 欠缺纖體動力<br>易肥一族10個小動作

行為反映性格 欠缺纖體動力
易肥一族10個小動作

【本報訊】肥人最怕炎炎夏日。生活易網站的調查發現,七成一受訪者對夏季有負面感覺,因為自覺體形肥胖,衣衫愈單薄,愈難遮掩圓潤身材的缺點;雖然八成八人自覺有纖體必要,但兩成半卻完全不做運動。有專家指出,性格可決定個人會否癡肥,並舉出10個反映肥胖傾向的行為徵兆,教市民從小動作看性格,再分析自己或親友是否「易肥一族」。 記者:白琳

該網站於上周訪問了近1600人,只有不足5%受訪者表示會每天做運動;44%稱會嘗試以衣服遮掩肥肉;14%及13%會節食和增加運動量;13%會使用扣喉等不正確的減肥方法;7.5%則不認為自己會減肥成功,所以決定甚麼都不做。
結果又顯示,近40%受訪者不滿意自己的手臂、腰腹、臀部及腿部的線條;逾30%曾被友人或同事品評上述部位;38%會以此激勵自己瘦身;42%會感到羞辱、尷尬及自卑;更有20%表示已習慣別人的批評。
臨床身心行為學家李寶能指出,因肥胖而向其求診的病人有兩種極端,分別是急功近利,以不正確減肥方式,但不果;或對肥胖問題坐視不理,終因此而受到歧視,構成心理問題,「呢兩個極端嘅病人愈來愈多,纖體廣告都畀咗佢哋好大壓力。」
李寶能稱,是否容易肥胖取決於個人的自信、處事積極及外向的程度等。他引述日本動作療法學會的資料時指出,視線朝下方,表示懼怕知道別人看見自己的體形,並只滿足現狀,欠缺長遠計劃,難以制訂減肥計劃;雙手插袋或交叠於胸前,即指缺乏安全感及不喜歡接受新事物,難以為減肥改變生活習慣;口部不自覺微張,反映對自我體態的警惕性低;走路時腳部呈「外八字」,即不愛運動,欠缺動力減肥。

應先諮詢醫生再減肥

他強調,逾半癡肥病人有多種上述行為徵兆,問題通常在青春期以後惡化;但就算只有其中一種,身旁的親友也應加以提點,因行為與性格互相影響;避免出現上述行為,可令性格不會走向極端,間接減低癡肥風險。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周振中說,有研究顯示癡肥人士的性格比較內向、社交圈子也狹窄,但可能是他們癡肥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不代表性格導致肥胖。
家庭醫生關嘉美稱,難以歸納癡肥病人的性格,「總之係好鍾意食嘢,唔鍾意做運動。」她指有些病人因新陳代謝問題,導致甲狀腺失調才令身形臃腫,建議先諮詢醫生找出肥胖原因,再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