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健全人士領綜援勁升四倍

10萬健全人士領綜援勁升四倍

【本報訊】全港現有近十萬名健全人士申領綜援,人數較十年前勁升四倍,濫用綜援的舉報更不斷增加。昨日在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譠》上,有學者直指審批綜援個案機制漏洞百出;立法會議員也批評,社會福利署前線職員只對申請者作蜻蜒點水式家訪,未能及早揪出詐騙個案。

懷疑詐騙增逾倍

社署副署長羅德賢昨在論壇上表示,直至今年二月,共有九萬八千多宗十五至五十九歲健全人士申領失業、單親綜援或低收入津貼個案,較九五年的一萬八千多宗勁升四倍。社署過去一年共接獲四千五百宗懷疑詐騙綜援投訴,較○○年的二千二百宗上升逾一倍。
去年共有二百七十宗詐騙綜援個案需交警方跟進,一百一十一宗被正式落案起訴,五十八人被判入獄。南亞海嘯後被揭詐騙單親綜援的梁惠淇較早前被判緩刑,有出席論壇的學生質疑:「佢可以一年外遊九次,究竟有冇照顧過兩個女?法官判緩刑嗰陣,有冇考慮過努力工作、令到自己冇晒時間湊小朋友嘅納稅人?」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梁祖彬認為,部份詐騙個案或不易起訴,「(綜援)制度肯定有漏洞,先咁易俾人濫用」。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超雄指,部份社署前線員工曾反映人手不足,合約員工近年嚴重流失,他們審核時只能作蜻蜓點水式家訪,加上申請人沒社工跟進,以致未能及早發現詐騙情況。
失業綜援個案平均在綜援網內「逗留」三年。關注綜援檢討聯盟代表黃碩紅指,當中七成個案均為中年、低學歷工人,她強調詐騙綜援個案只佔總申請人數的百分之二。羅德賢表示,社署職員受過專業培訓,但承認「我哋要處理三十萬宗個案,部份有偏差並唔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