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Memo:順嫂和《經濟學人》

研究室Memo:順嫂和《經濟學人》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不是嗎?上至特首,下至順嫂都將這句話掛在口邊。那為甚麼從來只有香港報章轉載《經濟學人》和《華爾街日報》,卻從來沒有這兩報繙譯轉載香港人寫的中文文章?
要解釋為甚麼香港的中文財經評論衝不出鯉魚門,隨便可以找到千百個理由。《華爾街日報》的網站訂戶只得70多萬,《經濟學人》的發行量也只得104萬,單單看這些數字,我們就偏不相信香港人寫的文章,不能以獨到觀點,發揮世界級的影響力。
《蘋果投資一周》是一個新嘗試;成立蘋果財經資訊研究小組也是一個新嘗試,我們不知需時多久,才可以達到這個目標。香港是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會,我們創造了很多很多的世界第一,其實只要持着這份信念,我們就做得到。

我們的分析和評論,要走出香港,但更加要走向大眾。我們相信,無論多麼複雜的事情,都可以用最簡單直接的語言去解釋明白。報紙是要將以往達官貴人才有機會掌握的資訊,讓平民百姓都可以得到,讓每個人都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競爭。
把簡單事情變得複雜,只不過是用來掩飾真相的手段。若然連辦報的人都跌入那種刻意賣弄高深的自我陶醉當中,社會還有進步的機會嗎?所以我們在積極追求獨到分析的同時,更加堅持文章直接通透,深入淺出,連「順嫂」都看得明白。
不要以為我們在貶低「順嫂」所代表的大眾智慧。相反,我們深信,只有讓大眾智慧能夠充份發揮,社會才有真正的進步,這也是我們每天都說的「自由市場」。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支持自由市場,立場是毫無保留的。也即是說,只要是遵循自由市場秩序,無論是人、事、物,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支持,但那些破壞自由根基的惡行,例如欺瞞投資者和政治干預市場等,我們的批判會比任何人都來得不留餘地,絕不妥協。
新嘗試自然會有摸索的階層,我們懇請各位讀者不吝提出批評和建議。
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