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草籃酒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忘記草籃酒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世界上大部份人對意大利酒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草籃酒」的階段,因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全世界的意大利菜館,都掛滿這些草籃酒的酒瓶,令人誤會意大利就只有這種酒。
又由於這些草籃酒,基本無佳釀,所以很多人就以為意大利酒都只不過是帶草料氣息,甜甜澀澀,時常略帶氧化的粗酒。
這真是天大的冤枉,意大利人都大感不是味兒。因為這種草籃酒,就好像中國茶的茶包,如果以為茶包就是茶的全部,中國人豈非也要大聲呼冤。
草籃酒是最基本的奇安提(Chianti──不是尚堤!)是日常餐酒,大口大口的飲,不論是薄餅、燒烤、粉麵,都可以配搭。但近年隨着工資昂貴,草籃酒已越來越少,只有幾間酒莊用這種酒瓶。

雖然沒有了草籃,但奇安提的酒卻比前有長足進步,即使最基本的酒,都不會有那種不清潔的農莊氣味,這是因為釀酒技術和設備現代化了。
上一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奇安提區開始為二十一世紀而準備,和大學合作展開多項試驗,找尋最理想的品種和種植技術、釀酒方法。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見到成效。這幾年間,奇安提酒的香味整體大幅改善,可算是最價廉物美的名酒。
尤其可貴的是,意大利人重拾自信,不再模仿波爾多,回頭認真種好自己的土產品種,Sangiovese和Nebbiolo。
香港意大利酒市場,連年下跌,給新世界兩頭猛虎澳洲和智利打得節節敗退,但當我們喝倦了太濃郁的陽光果汁,回頭來開一瓶細緻複雜的奇安提,就有如身在意大利中部山城小鎮,欣賞六百年的老城堡,文藝復興大師作品,忽然多了幾分藝術,幾分教養。
香港可以找到很多奇安提酒,2004、2003、2001都是很不錯的年份,不要找尋草籃酒了,那已是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