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外交舊酒新瓶

人質外交舊酒新瓶

殷惠敏 文化評論員

報載,目前在北京被拘禁的《紐約時報》中國籍研究員趙岩,可能很快就獲釋。趙岩的兩條控罪,一是洩漏國家機密,二是詐欺。前者涉及《紐約時報》預報江澤民辭去中共軍委主席的消息,是主要控罪,罪名若成立,按中國法律,可判刑十年。後者是關於趙先前在一家中國出版物任職期間的薪酬糾紛,是無關緊要的。

這個案件本來規定必須在三月二十日之前開庭審判,現在,在檢察官的操弄和北京中級法院的配合下,案件就撤銷了。荒謬的是,檢察官要求撤銷的理由,不是主要的洩密罪,而是並不重要的詐欺罪證據不足。

胡訪美的「見面禮」

外國報刊預報江的辭職,是因為中國報刊不能報道,不是因為後者不知道中共高層運作的內情,這樣的報道能構成洩漏「國家機密」嗎?明知證據不足,為何當初不撤銷控訴?要拖到開審之前才轉彎抹角的撤銷?明眼人當然都知道,這是中共為胡錦濤四月訪美而部署的「人權姿態」。
中共逮捕趙岩,罪名本來就是莫須有的。能夠放人固然是好事,但為找下台階而這樣操弄法律,也未免太拙劣太荒誕了。這一來,對同樣因莫須有罪名而判刑十年的師濤,又如何交代?不也應該一併釋放嗎?還有其他更多無辜坐政治牢的人又怎麼辦?
這件事顯示出胡溫新政所延續的,還是鄧小平江澤民時代的人質外交。把自己的異議分子新聞記者關起來,當作人質,以前是在美國審議「最優惠國待遇」問題之前放一批,現在是元首出訪前放一兩個,作為「見面禮」。這其實是黑社會的行事作風。

媒體不敢挖掘真相

前幾年,中共法學界還受到胡溫新政的鼓舞,在那裏大談法治,爭論「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如今回想起來,未免覺得可笑。黨大還是法大?這還用問嗎?在胡溫新政下,中國的法治仍是漫漫長路,遙遙無期。
最近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批評了中共人權狀況倒退的問題。中共立刻反唇相譏,利用從美國報刊上收集的材料,指摘美國本身的人權情況就很糟,卻還要對別人指手畫腳。美國一直有少數民族受歧視的問題,近來又有虐俘和違法監聽問題。去年四月聯合國開人權會議時,我還真希望美國受到公開指控,因為美國在世界上一向以人權代言人自居,在這方面當然應該受到更嚴格的道德要求。
誰知在美國代表的「運作」下,「美國人權」竟然沒有成為人權會議的議題;就如天安門事件後,在一九九○年的聯合國人權會議上,本該譴責的是中國,結果竟譴責了古巴,同樣令人失望。
不過在虐俘事件上,美國媒體為追求真相的深挖狠掘,和美國輿論的痛批,甚至逼迫國防部長辭職,這種新聞作法也是夠令人觸目驚心的了。中國大陸的媒體對天安門事件的調查報道,能夠企及於萬一嗎?在美國國內違法監聽的問題上,媒體挖掘出真相,參議員甚至要對總統的違法失職,提出正式斥責(censure),中國的人大代表能夠這樣做嗎?

被揭瘡疤惱羞成怒

中共對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的反駁,充其量只是想在「五十步笑百步」上做文章,達到「道德上扯平」的目的。但對維權律師的迫害,對民運分子的鎮壓,對基督教徒、法輪功信徒的人身侵犯,難道不是事實嗎?
中共領導人與其像阿Q般被揭瘡疤那樣的惱羞成怒,為甚麼不切實面對問題,放手讓媒體挖掘,讓新聞輿論發揮監督作用?能夠與美國開誠布公,正常交往,也不必把心思放在送「見面禮」的人質外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