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典型計劃經濟-公眾街市 - 何民傑

蘋果批:典型計劃經濟-公眾街市 - 何民傑

給大家出一條多項選擇題:以下哪一項是大政府計劃經濟政策的陋習?
A:設計古靈精怪,脫離現實。
B:運作官僚僵化,流弊百出。
C:公帑嚴重補貼,耗竭民膏。
D:干擾市場秩序,破壞自由。
E:修正改革遲緩,惡性循環。
而答案是:以上皆全對。
答對這條問題的朋友千萬別高興,因為經過理性思考都應能答對。更何況,放眼香港不難找到印證這題目的真實例子。公眾街市,就是活生生的典型例證。
現時食環署轄下有七十八個公眾街市,當中有三十九個設有熟食市場,另外有二十六個獨立的熟食市場,合共提供一萬五千五百個檔位。這全由政府設計、營運和注資的公眾街市撇除土地成本、折舊費用及官僚應計的退休金費用,經營虧損卻每年超過兩億大元,部份空置率高達四成。
這些公眾街市大都設計在以往被稱為市政大廈的建築物之內,街市樓上還會有圖書館、球場、辦公室等等毫不相關的設施。這種怪誕組合來自兩個市政局年代,他們為了把自己「管轄」的文康市政設施都放在一起,便有計劃地把買菜、打球、吃飯和看書的市民通通集合起來。很可惜英明的特區政府並沒有在去除兩個市政局後撥亂反正,去年在大角嘴又落成多一座類似的計劃經濟產物。

可惜市民還是喜歡自由選擇消閒購物的地方,球場和圖書館並沒有為公眾街市帶來多少人流。相反近年市民改變了到街市買菜的傳統,投入到多元化超級市場的懷抱,管理靈活的民營街市還能以改善設施和運作迎戰。而公眾街市的舖位行業限制僵化,改善設施如增設空調等要由建築署和機電工程署負責,成本昂貴且效率緩慢,最後就呆站至舖位嚴重空置達平均百分之二十五。
再加上高薪官僚並不會為營運虧損收少一點俸祿,虧的都是市民的血汗錢,就更不時出現空置舖位兩年也從未招租,又有人高價投得攤位後,承租數天便退租,以使鄰檔能乘機做「獨市」生意等等荒謬事情。
政府面對這些官僚流弊,當然不會承認錯誤和痛思改革,反而歸咎資源不足,要求以更多公帑「改善服務」。昨天衞食局繼於九八年一刀切調低公眾街市租金三成以後,再宣布延長凍結租金至○八年六月。
當市場租金普遍調升,在大圍公眾街市鄰旁的一個菜檔租金最近升幅也達百分之十八。政府凍租十年,除了贏得租戶的掌聲,無異於拿公帑補貼營商者,以低於市場的租金留住租戶,祈求減少空置來證明公眾街市的存在理由,粗暴干預市場租金的自由調節。
其實公眾街市原意解決小販和衞生問題的歷史使命早已光榮完成,應該立即將其民營化,以市場觸覺和經驗改善街市設計,以靈活推廣促進人流,無可救藥的公眾街市更應及早關門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