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孳息曲線倒置3個理論

淺談債與息:孳息曲線倒置3個理論

由不同年期債券息率所聯結而成的線條,稱之為「孳息曲線」。正常的曲線形狀應該是左面低而右面高,代表了短債息率較長債息率為低。不過,近期美國的孳息曲線卻出現了平坦甚或左高右低的「逆向」倒置情況。根據經驗,這種逆向形態預示了利率快將見頂回落,它的理念屬於下列三種基本解釋理論的第一種:
1.預期理論(Expectations):利率的預期走勢將體現於曲線的形態上。例如經濟前景不樂觀,預期有減息趨勢,孳息曲線便會呈逆向現象。
2.流動性溢價理論(LiquidityPremium):期限愈長的債券,資金會被鎖住而缺乏流動性,因而要有額外溢價作為補償。
3.市場分割理論(MarketSegmentation):假設長、短期債券市場獨立,其供求在市場分割下不會互相影響。例如長期債券需求大時,價格便會被推高(息率下跌),曲線便呈逆向形態。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本周的說話,看似把「預期理論」否定了。他認為曲線倒置並非顯示經濟放緩,相反,這可能是外資(如各國的外滙儲備)及退休基金對長債需求大所致,換言之,伯南克是用「市場分割理論」去解釋孳息曲線倒置的謎團。
不過,今天大量衍生金融工具已把長短期市場融合,令市場分割不太明顯。投資者通過不同的金融工具、多樣化的投資渠道,直接或間接進入長債市場,亦會推低長息,導致曲線倒置。
既然伯南克已表明不相信美國經濟會放緩,變相否定了曲線倒置會導致減息的情況,我們更加要拭目以待聯儲局下周的議息結果及聲明了。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