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居民漏夜開會 望助搬遷<br>蘇屋村分兩期拆骨

500居民漏夜開會 望助搬遷
蘇屋村分兩期拆骨

【本報訊】房屋署昨透露蘇屋邨要清拆的原因,是單位廁所天花滲水及石屎剝落嚴重,另部份懸臂式走廊鋼筋移位,要花近二億五千萬元維修才可勉強延長樓宇十五年壽命,房署建議於二○○八年及一一年分兩期清拆共十六幢樓。房委會委員王坤批評,房署當年替租戶更換坐廁時工序馬虎,是加速蘇屋邨老化原因之一。 記者:馮永堅、劉美顏

已有四十六年樓齡的蘇屋邨有約一萬三千多人口,十六幢樓全部以植物名稱冠名。房署消息人士昨表示,根據勘察報告指出,蘇屋邨所有樓宇結構雖安全,但受環境及樓宇不同程度老化影響,鋼筋銹蝕情況非常普遍,尤其是單位內的廁所及懸臂式走廊最為嚴重。

大規模維修需逾二億

消息人士指,邨內單位廁所最初是踎廁,房署其後按租戶要求改為坐廁,但可能當年重鋪水泥或安裝坐廁時出現問題,導致下層天花石屎剝落及滲水。其中以劍蘭樓情況最壞,八成廁所要維修。此外,報告認為懸臂式走廊設計有問題,鋼筋因長期被雨水侵蝕導致生銹,部份更出現移位,但走廊無下塌危險。
房署研究後認為,進行大規模維修鞏固工程需近二億五千萬元,極不合經濟效益。加上工程期間會對居民造成嚴重滋擾,因此建議分階段清拆全屋邨。
蘇屋邨將會分兩次「拆骨」。第一次在○八年十一月進行,房署會先清拆蘭花樓、壽菊樓及牡丹樓等十幢位處較高的樓宇。至於杜鵑樓、海棠樓及百合樓等六幢樓宇,會於二○一一年八月清拆。房委會策劃小組下周四會討論清拆建議。

大部份居民贊成清拆

約五百名居民昨晚在邨內商討清拆事宜,大部份都贊成清拆,但希望搬遷時政府可提供更多協助。
家住劍蘭樓的莫伯伯指,單位廁所天花在六、七年前開始滲水,外牆更被污水侵蝕致剝落,故贊成清拆。住在楓林樓的林先生亦贊成清拆,「露台外有一條好深嘅裂紋,落雨嗰陣會滲水,拆咗就唔使煩。」

西環邨400萬修葺

此外,同期完成勘察的西環邨結構理想,當局認為毋須清拆。不過,房署會花約四百萬元修葺該邨五座樓宇,並成立工作小組跟進樓宇狀況。房署現正勘察彩虹邨和鰂魚涌模範邨,預計年底有結果。

《走廊龜裂》
走廊通道可見裂痕處處。

《天花鋼筋》
劍蘭樓的莫伯表示天花常滲水,鋼筋外露。

蘇屋邨昨晚舉行居民大會,大部份居民對政府的清拆決定表示支持,甚至有人要求愈快愈好。 黃冠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