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三億四千萬名十七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然而,因「一孩政策」及追求升學分數的教育方法等原因,有三千萬至五千萬名兒童及青少年,在父母望子成龍的目光下,承擔着沉重的學習壓力,沒有丁點兒的私人時間及空間,整個人變得鬱鬱寡歡,最後出現情緒、行為問題,部份人甚至患上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情況令人痛心!
「夜色是冷寞的,這更貼近我心境,讓我覺得親切。」十二歲中一女學生李鈺,每天不停上課、補習、做功課,活在父母嚴密監護之下,人變得鬱鬱寡歡,孤獨已成為她性格的一部份。
據報,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的「一孩政策」,令大部份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再加上社會高速發展,成年人安全感不足,盲目要求子女的學習成績,令兒童心理受到嚴重影響,孤獨的孩子愈來愈多。而最令人擔心的是,因為孤獨憂鬱而出現行為問題的兒童也愈來愈多。
孤獨憂鬱 變行為問題
北京大學精神衞生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教授指出,中國十七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三千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高達21.6%至32%,即三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個有心理障礙,在人際關係、情緒或學習適應上出現問題。
專家指出,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可分為三部份,一是重度精神病患者,例如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等,這部份所佔比例很低;其次是精神障礙病人,例如過度活躍症、兒童憂鬱症、兒童孤獨症、兒童焦慮症等;第三是精神病高危人士,這些兒童雖未被診斷為精神障礙,但已出現部份症狀,若置之不理,將變成憂鬱症、焦慮症……
家長忽視 情況更加糟
「三千萬是最保守的估計,實際人數可能擴大到五千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衞生中心辦公室主任劉津博士指出,內地受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的兒童,可能高達五千萬人,情況相當嚴重。而最令人擔心的是,患上過度活躍症、焦慮症、憂鬱症的少兒患者,年齡愈來愈低。
劉津並指出,中國大部份家長對心理疾病的忽視和逃避,令孩子更加孤獨,情況愈來愈糟。
《中國新聞周刊》/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