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尋寶遊戲,永遠進行,只是可遇不可求。
今日的主角股份,是「滬光國際上海發展」(770,市值3562萬美元),單看一些表面數字,以為又「掘到1隻」。
■先看某名牌大利市機770的畫面:
買賣價:3.975/4.00元
成交價:4.00元
PE:2.83倍
周息率:30厘
發行股數:890.5萬股
市值:3562萬元
表面看,滬光已是尋寶之選,值得一「掘」。PE2.83倍而又有周息30厘,發達股也。更令人眼前大亮的是,大利市畫面右下角有「NilFinDiv,SpDivUS$1.20,B/C19-25/4」(不派末期息,特別股息1.20美元,4月19-25截止過戶)。1.20美元即9.36港元。用4元買1股,可享有9.36港元,「掃」這隻股票,還不發達?
原來,問題出自:
(1)大利市機上的4元股價,沒有註明是美元,亦沒有註明是港元,實際是美元。4美元市價即31.2港元,9.36港元股息除以市價,股息率的確是30厘。只是一般人在港買賣港股,譬如滙豐控股(005),每股130.10元,已理所當然的當作是港元。
(2)PE2.83倍,又如何計出?原來,滬光05年(12月年結)純利161.8萬美元,每股0.182美元。這個名牌大利市機的計法,是將每股盈利0.182美元折為1.42港元,然後以股價4「港元」除之,得出PE2.83倍,荒謬荒謬。
電腦也真了得,有人上網落盤,掛牌買1000股,假若成交,成交值是31200港元左右,而非4000港元(1000股×4元),原來電腦分清楚這是美元報價的,自動計出港元成交值。
■另1個名牌子的大利市機,則列出PE21.98倍,正確正確。滬光的確實PE,是市價4美元除以每股盈利0.182美元。列出的市值35.62M,亦清楚寫明USD。
■回到正題。滬光是上市的投資公司,投資於上海或與中國有業務來往的公司。此類公司的投資價值,資產值比盈利更加重要。
05年底,滬光全間公司的NAV是3592萬美元(2.80億港元),發行股數890.5萬股,每股賬面NAV4.03美元。股價4美元,P/B1倍。買滬光沒有着數亦沒有蝕底。
滬光習慣派大息,今次特別息1.20美元,4月13日除息理論價2.80美元,到時NAV2.83美元,P/B(市賬率)亦無大變化。
類似滬光的上市投資公司,每月公布1次NAV,2月底最新NAV4.16美元,與05年底差不多。
天一半 地一半
■管理1家投資公司,1年費用多少?滬光去年「基金管理公司費用」172.8萬美元、董事酬金3.9萬美元、其他的行政支出44.5萬元,3條數合計1724萬港元,相等於滬光05年底NAV的6.2%;公平計算,相等於05年底與04年底平均數的4.8%。
「抽水」6.2%或4.8%,不算過份。只是,單以「基金管理公司費用」1348萬港元與滬光去年純利1262萬港元比較,令人想起「天一半、地一半」6個字。
●某名牌大利市機所示滬光數據,當然不是代表大隻蛤乸隨街跳。買滬光股票,不會賺大錢,不買沒有損失。4美元市價,繼續橫行。沒有交投的日子,繼續多過有交投的日子。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