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駕到:老崔:音樂不是服務性行業

教父駕到:老崔:音樂不是服務性行業

無論在北京約專訪,還是香港輪訪問,不約而同發生着同一件事,北京的中介人和香港的中介人都會鄭重地說:「請你找一個比較熟悉音樂的記者來做訪問,請你的問題圍繞音樂,最好有深度一點。」我承認,我是肅然起敬的,除了因為在那個為《一塊紅布》執迷的年代已經將老崔擺上了神壇,還因為在20年後,這個人,這種執着,還在。

記者:余敏
協力:梁燕

香港的門檻很低

老崔來香港了,除了上無綫《勁歌金曲》、去昨晚伊館的「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頒獎禮」、接受香港傳媒車輪戰式專訪,也為下個月上市的第五張唱片做宣傳。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怎樣看香港呢?「我的期待是盡可能讓我應該接觸的觀眾能接觸到新的東西,跟我互動起來。香港是一個行業要求高標準的城市,但她的門檻不是很高,她不是一個高標準高門檻,我覺得她相反,是高標準低門檻,她能把任何一個人都賣得很好、包裝得很好,我覺得這是香港的一個特點。另外香港的影視和音樂之間的關係比較近,不像西方,影視是影視、音樂是音樂,這點也影響了大陸。」那你比較喜歡香港哪些音樂人?「LMF,黃秋生,達明一派。」

■為參演昨晚舉行的IFPI頒獎禮,崔健與Paul首度合作Jam歌綵排。

十萬個愛上北京的理由

現在大部份時間停留在哪個城市?「在北京,在家裏的Studio工作。呆在一個城市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她有一定的局限性,她不會每天都有新鮮的東西,但你要去過外地以後再回來北京,就會覺得北京很豐富。在文化上講,北京還是國內最豐富的,畫展呀、音樂會呀、演出呀,相比之下我覺得在北京可以讓自己充實。」有人說你已經半退休了,閒來去打打高爾夫球,十分富泰?「我不會參加Golf,打過訓練球而已,只是陪我的女兒玩。現在都在忙着音樂演出,做大量的排練,也會做電影、短片、寫劇本和寫音樂。自己很願意給自己安排特多的工作,可能媒體不大知道吧!」
在北京都往哪裏跑?「我喜歡Jazz,比較長去一家JazzPub,因為這種地方晚上最有意思。北京只有CDCafe(舊拍檔劉元所開),還有BigEasy(朝陽公園)、零時、豪運(LuckyBar),只是去輕鬆一下。我喜歡吃涮羊肉,實際上北京給你的親切感並不是吃甚麼東西,而是氣氛。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各地各種的菜式都無所謂,但是你感覺肯定是在北京。」

■訪問在北京的CDCafe進行,是七合板年代的樂隊元老劉元所開。

各位歌手:假唱犯法!

還是談音樂吧!老崔近幾年的豐功偉績,是在02年針對一眾「咪嘴」歌手發起「真唱運動」,更曾跟國內天后那英舌戰過一陣子。結果?去年9月1日,國務院《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出台,演出一旦咪嘴即屬犯法。「現在的歌手太注重包裝忽略了唱功,長期下去會唱歌的人也愈來愈少。這個行業有一個行業標準,是大家怎樣去掙錢,而不是怎樣在藝術上發展,沒有人去真正地關心藝術。而觀眾也無所謂,反正他們也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有些還是無所謂,有些會覺得很討厭。」老崔續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正在做音樂,你必須要告訴觀眾,因為這是一種光榮。特別是真正好的音樂家,這是一種無比的光榮。音樂需要發展,就跟踢足球一樣,你老踢假球,到真正比賽的時候就一定會輸。」

音樂不僅僅是一個商品

二十年了,「搖滾教父」仍然有火!「這個稱號,我覺得沒有意義,也麻木了,沒有感覺。因為都是標示你過往的事,誰也沒法說日後會怎樣!」新專輯跟以往有甚麼不同?「這張專輯是完全一個人在家裏做的,除了樂器方面仍由樂隊的隊員負責,其他錄音、編曲、演唱、作詞全部由我負責,最起碼這是一個能證明自己的一個工程,而不僅僅是一個商品。我覺得做音樂就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而寫,因為有很多音樂人標準的語言就是觀眾需要甚麼我們就做甚麼,但是我們做音樂的不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它是一個藝術。我們的標準是一個藝術標準,而不是一個服務標準。」講求高度市場學、當聽眾是老細的香港音樂人,你汗顏冇?

大事記

1961.8.2生於北京
1978曾任北京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員至87年5月離開
1984組成七合板樂隊
1986世界和平年演唱會(北京)首唱《一無所有》
1988漢城奧運崔健演唱《一無所有》作全球性播出

1989推出首張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震撼搖滾界。

1991推出第二張專輯《解決》。

1994推出第三張專輯《紅旗下的蛋》,遭大陸禁售。

1998推出第四張專輯《無能的力量》。

2005推出第五張專輯《給你一點顏色》,06年香港上市。

玩玩電影

崔健曾參演電影《我的兄弟姐妹》,最近更執導《給你一點顏色》。早在去年底他的試金石短片《修復處女膜時代》已出爐:「這是第一次做導演,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開始。好像我整個生命,都附加了新的意義。通過這種角度再回去看音樂的話,音樂對我來說就更美了。」

■設法在網上找來看,搜尋器指引出一堆大陸色情網,搞到電腦中埋毒,也許條片太惹火。

後記:不除帽的人

原來不止側田。拍攝期間,攝影師問:「一定要戴着帽子還是無所謂?」崔健:「一定要戴着帽子。如果不照相就可以不戴了。」原來,崔健家裏有十幾個款式差不多的帽子。
如果維護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堅持,側田說將在演唱會上除帽示眾;而老崔,他只選擇了不在閃光燈下除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