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毒 - 陶傑

大中毒 - 陶傑

特區的下一代,很難不為他們覺得可憐。學校訂閱的華文報刊,報道一宗辦公室政治,滿紙的「逼宮」、「亂黨」、「亂臣賊子」、「人頭落地」、「煲呔降旨」一類古代中國宮廷詞彙,難怪越來越多明智的家長,拚着不學「母語」,也要把小孩往國際學校塞。
可憐八九歲的小孩,剛剛告別了玩具,就要接受一套封建皇權思維的灌輸,從語文開始,使用這朱元璋加雍正皇朝的中國皇綱詞彙,在腦細胞的夾縫之間,在血液奔流的深處,無端種下中國政治文化的病毒,等他們長大了,要求人權,覺得即是謀反;追求真相,自覺成為亂黨賊臣,只有乖乖的跪伏下來,像他們的祖先一樣,繼續當一堆任由宰割的魚肉順民。
留學日本的中國文學家魯迅看出了中文的思維病毒,他一度主張廢除漢字,或許並非無理。因為「兵變逼宮」、「亂臣賊子」這類魔影幢幢的成語,在象形的方塊漢字之中方可傳遞戲劇的恐怖感,一旦把這些字眼還原為一串串拉丁英文字母:BiGong、BingBian、LuanchenZeizi,即變為一堆符號,勉強拼音,殺傷力大減,正如向一頭野狼揮一揮神仙棒,喝一聲:變,野狼就變了一隻松鼠狗,雖然本質同屬犬科,但松鼠狗畢竟只會吠兩聲,不會吃人。

在唐詩和宋詞之中,中國的語文充滿美感:「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證古今」,如仙鶴,如畫眉,如鳳凰。一旦展讀一卷中國歷史,其中的語文:「剛愎自用」、「亂臣賊子」、「誅十族」、「斬立決」,還有什麼黃巢之亂、奪門之變,充滿暴力、血腥、陰謀,如惡狼,如夜梟,如虎豹。
二十一世紀,一個擁有國際視野的華裔家長,應該如何教導他的子女,欣賞中文的天堂仙境,而又遠離中文的地獄魔道?答案是讓他少稚時多讀中國古典文學,到他成長了,在英美讀書(Ohyes,ofcourse),才酌情讓他接觸兒童不宜的中國歷史。即使如此,也要他慎防定力不足而中毒,須着其在英文外,必兼修至少一種歐洲語文,如能通學日文更佳,如此即可讀法國蒙田或英人羅素之散文,增加防疫抗體。
這就是學好英文之重要,不為賺錢,也不為爭當跨國企業的買辦打進Chinamarket做一個派駐上海的高等華人,只是為了起碼的心靈健康。人生只幾十年,誰有功夫嚕囌那麼多虛無的理論,不錯,學好外語,只是為了在心中開拓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