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氣乍暖還寒,最易患感冒。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本港近期流感個案陸續上升,並發現有市民感染新品種乙型馬來西亞型流感,即使市民早前注射流感疫苗,也未必可預防乙型流感;有醫學界人士表示,近期醫院已有零星因感染流感而出現併發症的入院個案,提醒市民患病應該及早求診。 記者:梁洵瑜
衞生防護中心監察本港流感數據,本月至今流感個案陸續上升,截至本月十一日的一周,普通科門診患者每千人有8.1人感染,較二月中時的比率上升近40%,私家診所流感比率則達6.2%。該中心刊物〈傳染病直擊〉的文章指出,本港已進入流感季節,患者並以兒童較多,又有院舍爆發個案出現。
乙型流感威力較弱
該中心進行的病毒分析顯示,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程度相若,有54.6%病毒屬甲型H1N1,39.5%為乙型流感病毒,而以往流行的甲型H3N2只佔2.6%。該中心更發現有市民感染新品種乙型馬來西亞型流感,與以往屬乙型的上海型有分別。
由於市民去年底或今年初注射的流感疫苗組合,可預防甲型H1N1新喀里多尼亞型、甲型H3N2加州型及乙型上海型,當中前兩者的品種仍在港流行,但市民面對乙型流感,疫苗未必有效預防感染;世界衞生組織估計今年稍後至明年乙型流感會以馬來西亞型為主,所以建議今年底注射的疫苗組合,其中預防乙型流感品種採用馬來西亞型。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乙型流感的威力一般較甲型為弱,雖然市民已注射的疫苗未能預防新品種乙型馬來西亞型流感,但仍可預防甲型流感。
本身為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的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李禮舜稱,近期已發現有個別因感染流感而出現併發症的入院個案;至於去年流感高峯期由三月蔓延至七月,現時難以估計會否與去年一樣,但他提醒市民注射疫苗未必百分百保證不會染上流感,但可減低感染及併發機率。
市民出現頭痛發燒病徵,多不即時求診,但他認為及早求診可減少出現併發症,尤其是長期病患,如心臟病、糖尿及長者等不要延誤治療,而流感症狀主要是發燒逾攝氏三十八度、喉痛、頭痛、肌肉痠痛及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