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擔心香港成「邊緣人」

任志剛擔心香港成「邊緣人」

【本報訊】繼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後,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亦提出香港「被邊緣化論」。

盼人民幣加入即時支付

他指出,內地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下,香港作為內地與境外的金融中間人,地位有可能被邊緣化,使香港成為「邊緣人」!
他昨日出席泛珠三角金融服務論壇時指出,未來香港要加強在內地資金融通過程中的角色,以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他期待國內「開綠燈」,讓人民幣加入本港多貨幣的即時支付系統,若獲批准,香港只需5星期便可完成,屆時人民幣、港幣、美元和歐元4種貨幣在港同步交收,達到管理支付風險的最高境界。
他又指在人民幣債券發行機制上,只要內地開綠燈,同意發債體將籌集得來的人民幣資金滙回內地,就可隨時起動。

讓港金融工具進內地

任志剛又建議,讓香港金融工具「走進去」內地,這有助內地居民投資於在港發行證券的內地企業,引入到內地銷售。
例如利用預托證券(CDR),或A、H股兩地上市,但這會出現「同股不同價」的問題,需要引入套利機制,以平衡有關股票在兩地價格。
由於涉及外滙交易,這需要人民銀行及外滙管理局的參與。他亦認為,近幾年優質內地企業多選擇在境外上市,以致內地投資者不能購買這些企業股票,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
對此,人行研究局副局長張濤表示會作研究;國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副局長賈小梁個人認為可行,只是細節程序有待商討,亦要其他部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