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屯門裁判法院的裁判官鑑於騙取綜援的婦人梁惠淇要照顧兩名年幼女兒,所以判她監禁八個月,緩刑兩年。劉敢針認為法官此舉是好心做壞事,因為社會人士不能接受她說的所謂一時鹵莽,沒有向社署申報已與丈夫取得聯絡上,而仍領取單身家庭綜援金的解釋。
這位女士的行為實在令人看不過眼,兩夫婦去旅遊,入賭場也沒有照顧孩子,為甚麼入獄時卻又說冇人照顧她們。劉敢針如斯氣憤,皆因香港市民普遍對領取綜援人士有所誤會,認為他們是好食懶做,時常去遊埠,而其實絕大部份領取綜援者是老人家或者是真正貧窮人士。有工作能力、年輕以及單親媽媽佔很少數。
法官今次只判緩刑,沒有對犯案者施以應得懲罰,肯定會令公眾對綜援人士誤會加深。其實香港大部份人都支持一個完善的綜援制度,作為安全網。劉敢針作為醫生,實在見到不少殘疾人士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感受良多。
以立法會剛通過要對私人院舍實施發牌制度為例,可見問題嚴重。早前有傳媒揭發,香港有些私人院舍,將智障人士、殘疾人士以及老人,一同擠迫在一間院舍中,情況之慘,令人難以忍睹,也十分不安,因為誰也知道,智障人士有時會脾氣暴躁,怎可跟老人同居?雖然張超雄議員大聲疾呼,立法規管私人院舍還要待兩年才可以落實。
私人院舍受到千夫所指,劉敢針覺得有點不公,因為其中不少是有心人,他們只是受資源不足所害。試問一個每月從社署取得三千六百元的傷殘人士,租金已佔去一千五百元,在今天的生活水平,二千元如何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呢?加上很多人都不願意照顧智障人士,在資源緊絀情況,生存更見困難。
劉敢針
傳真︰2623-9278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