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返夜班 爸爸只顧睡<br>小六女生加入夜遊已兩年

媽媽返夜班 爸爸只顧睡
小六女生加入夜遊已兩年

【本報訊】深宵時分,冷清的街頭仍有小學生三五成群,漫無目的四處流連。他們偶爾會做出偷竊、刑事毀壞等違法行為。《大學線》報道,有社工發現夜遊青少年年齡有下降趨勢,不少八至十歲的小學生都加入夜遊街頭的行列,最年輕的只得六歲。這群年幼無知的小學生,較易遇到危險。

在外玩足八天

在天水圍念書的小六生小美,兩年前已開始夜遊。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她由年初一玩到年初八,一直沒有回家。《大學線》報道,小美媽媽在食肆上夜班,賦閒在家的爸爸又終日倒頭大睡。「唔出街就唔知點樣,感覺唔舒服。」
提供通宵外展服務的協青社接受《大學線》訪問時指出,全港每年有逾五萬名六至二十四歲的夜青,去年輔導的四千多名夜青,平均年齡十二歲,最年輕只得六歲。協青社社工譚仲凱表示,曾有小學夜青涉偷竊或擲破商場玻璃後逃去無蹤。
「小夜青」小美也承認曾在街上塗鴉、扔水袋,她的朋友更曾藏身馬路邊草叢裏,向路過車輛扔石。譚仲凱表示,面對夜青年輕化,社工輔導舉步維艱:「佢哋始終是小學生,思想未成熟。」

家長學校合作

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導師林少峰指出,即使家長有時間留在家裏,也未必能掌握溝通技巧,反更易損害親子關係。教統局高級督學李少鋒稱,局方逐步改善小學的輔導資源。他認為若要解決小學生夜遊問題,最重要還是透過家長、學校與輔導機構三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