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散戶通病必須戒

曾淵滄專欄:散戶通病必須戒

日前,在一個晚宴上,一位自稱天天看《蘋果日報》的讀者前來問我:「地鐵(066)還可以買嗎?」我回答:「我不是已在專欄上介紹過嗎?」她的回答是:「我第一次看到你推介時,股價不動,我以為不準;第二次再看到你介紹時,股價已大升,不知道該不該追買?」
我相信這是許多散戶的通病──到處問人要「號碼」、讀報、聽收音機……非常勤力地尋找投資目標或投機機會,但又往往三心兩意。初次讀了介紹文章後,先看看股價是不是真的上升,不上升就不敢買,升得太快也不敢買,一直到再過數天,股價已升了一個幅度之後,再留意報章有沒有有關這隻股票的推薦文章,聽收音機有沒有同樣的推薦……而這些推薦文章與收音機內的專家最好「看目標價多少」來形容這隻股,然後散戶們就比較一下,得出原來此股還可以再升10%的結論,於是入市買股。

好股應長線持有

一隻再好的股,若經過許多專家先後推薦之後,股價早已升至短期內隨時調整的地步。如果這些散戶買股的目的是長期投資的話,買貴一些還無所謂;但是,更多散戶只是把買股票當成投機活動,高價追入,一入就調整,套牢了。終日茶飯不思,天天打電話到電台請救兵,希望財經名嘴能打救他們。
偶爾,我也上電台節目,但我從來不回答「此股看多少錢」之類的問題,對一些我沒聽過的三四線股也不評論,因為這不符合我自己的投資風格與方法。一直以來,我的所謂「短炒」,至少也一星期。一年裏,我玩短炒的次數不會超過兩次,我的中期投資是6個月至1年,長期投資至少2年,超長期投資就是像持滙控(005)一樣,只考慮在甚麼價格增持,不考慮甚麼價位套利。
一些萍水相逢的讀者,今日相遇,也不知道甚麼時候再見面,除了超長線投資股或長線投資股外,我甚麼也不會推薦,免得有人昨日買,今日股價下跌時,不知道到哪裏找我求救。
股票投資的方法很多,我不敢說我的長期投資是最好,但至少我已用事實證明:長期投資的回報驚人。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