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學生抗議政府勞工法例,不滿僱主可任意解僱二十六歲以下的青年勞工,展開暴力示威,拆下街頭磚石,怒擲向防暴警察,並揮舞燃燒彈,場面暴烈,大有國際水準。
二○○三年香港五十萬人大遊行,秩序和平良好,當時有名嘴稱香港人在世界樹立了一個和平示威的「文明典範」,此是香港的驕傲云云。可惜不知是法國人天性野蠻,還是這幾年世界已經遺忘了香港,所謂港式和平示威,不幸在國際社會並沒有多少人模仿效法,反而韓農來港大鬧世貿會議,令香港人眼界大開,巴黎學生示威,也是「韓農模式」。
這是題外話。巴黎大學生抗議甚麼?法國失業率高踞,年輕人失業率高達四分一,此一勞工結構自然對僱主有利。老闆請人,二十六歲以下的年輕應聘者供過於求,正好慢慢挑。有老闆看不順眼者,隨便解僱,不需理由,雖然不太合理,畢竟是自由市場的供求規律。
回顧香港八十年代殖民地政府領導時期,經濟一片好景,二十六歲以下的年輕人,不但不愁找工作,對面的一家公司多出兩千元,馬上跳槽。甚或工作久了,心情煩悶,心血來潮突然想起要揹一個背囊到法國去浪漫充電,孤身闖天涯,也隨時可以炒老闆的魷魚,不必任何理由。當年的香港,老闆常常歎「俾打工仔蝦」,這也是自由市場的供求關係。
巴黎的大學生視野狹窄,他們不知道八十年代的香港是何等景況,嬌生慣養,一個不如意就暴力示威,真是該當何罪?
一九六八年的巴黎大學生親中崇毛,然而二○○六年的法國大學生,是不是也要惡補一點中國傳統文化呢?中國儒家主張: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二十六歲之前突無故被老闆炒了魷魚,正是意志的磨練。當年張良求取兵書,也被一個叫圮上老人三度召喚,相約在橋頭見面,把一隻草鞋扔下水裏,命他撿起。張良受盡屈辱,老人才覺得他孺子可教,傳授生平絕學。
法國去年不是主辦過中國文化年嗎?總統希拉克為了跟大陸做生意,擠眉弄眼,硬把一座巴黎鐵塔打燈映照成紅色。巴黎大學生如果沒有浪費此一中國文化的交流年,應該從中國學到一點智慧。
況且今日法國失業率高,不是政府的責任,責在太多外來移民。法國只要收緊移民條例,拋棄甚麼平等博愛的偽善口號,失業危機即可大大減輕。
一九六八年的巴黎紅五月學生運動,今日追憶,看似浪漫,其實是當年激素澎湃的一臉火爆的暗瘡而已。二○○六年巴黎大學生再次暴力示威,這一次,不浪漫了,只想保飯碗,成熟了,實際了,講飯碗了,這是一個進步,但還是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歐美許多大企業,逐漸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巴黎大學生畢業人浮於事,無論是技術還是非技術僱員勞工,此一趨勢,在可見的將來,不會逆轉,在漫長的未來,巴黎大學生要暴動幾次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