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保障基金在香港中央結算所開設戶口,市場理解為是認可本地機構投資者(QDII)的制度進一步落實,結果部份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應聲上升。
早陣子與一位從事證券業的畢業生閒談,談及市場近月的熱門股。這位舊生說酒樓有煎釀三寶,而股市就有金融三寶,這三寶分別是中國人壽(2628)、交通銀行(3328)及建設銀行(939)。這幾隻股份在今年2月前炒得性起,但3月之後卻沉寂了一段時間,而早前社保基金的消息,又重新帶起金融三寶股價上升。
為買貨還是為沽貨?
一般市場的了解,社保基金在中央結算所開設戶口,意味着內地QDII安排進一步落實,內地將會有新的資金投進港股,有利香港股市發展。因為內地有資金滙出,而且會是把人民幣換成外滙,這樣能降低人民幣部份升值壓力。但這種想法可能片面了些,因為設立結算戶口可以是買股份,亦可以是沽出股份。
社保基金的投資多是重點國企,通常是在企業未上市之前預先購入部份股權。例如在交行未上市之前已購了一部份股份,而交行上市後股價大幅上升,為社保基金帶來不少賬面利潤。這批交行股份的禁售期好像快將屆滿,如果社保基金要套現,擁有一個結算所戶口會比較方便些。
此外,如果明知未上市之前買入股份會便宜些,你認為社保基金會否在公司上市之後才買進股份?據內地傳媒報道,社保基金已購入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部份股權,你可從中得到一些啓示?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