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急跌,恒指進攻16000點再一次無功而還,除了忽略了翡翠台的秋官宣傳片威力之外,基本上也沒有甚麼特別賽後檢討可以做,再遇一次類似環境,也會博大市突破,止蝕當年獲利回吐部份利潤,並不是大問題。暫時已確認仍在大型上落市之中,不宜再死守之前看好的策略。短線而言,甚至可加入淡友的行列,似乎H股期指會是較佳的出擊工具,QDII概念令股價稍超買,下調空間相對較多,趁反彈沽空,以6520止蝕,博進一步回落至6360左右。
長和系業績前甚弱,令不少人跌眼鏡,走勢飄忽,連帶期指也難炒起來。筆者態度是捨難取易,反正更易明白更易炒的股票多的是,不宜執迷在欠缺緣份的股票之中。
筆者覺得自己是愈來愈稱職的基金經理,卻愈來愈是名過其實的股評人。炒賣出色,其中一個方法是集中火力,買自己明白的項目,可是在傳媒中應付問答,卻需要強記絕大部份上市公司的資料,但要廣便難精。權衡利害之下,筆者還是寧願做一個出擊範圍狹窄的基金經理。而且心態上亦有改變,過份營役而忽略生活質素,代價並不值得。
散戶不妨考慮一個方法,就是限制自己的股票數目在10隻之內,已經有10隻的話,要買新歡,就一定要棄掉一隻舊愛,這可以減低入市的衝動。而確保只買十隻最愛的股票,輸錢只能怪自己眼光差,但由於跟進的資料少,命中率理應有所提升。
其實投資者是頗奇怪,愈不明白、愈深奧通常愈多人買,但簡單才是美,回報多數更佳。過份複雜的公司如長和系,小敲無妨,卻難以倚重作為主力,何況近年受炒家歡迎程度日降,不宜捨易取難。
英之見: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