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所狹窄 房間一方米

收容所狹窄 房間一方米

油麻地有一座殘舊的樓房,大廈中層有兩個逾千呎單位,由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租用,並分間成十多間板間房,供等候核實身份者入住。最細房間僅佔一平方米,床的另一端伸入凹陷的牆內,成年人需彎身而睡。這些混雜了各國人士的狹小房間,被附近街坊喻為「聯合國收容所」,惟削資後各人需遷出,不排除要集體露宿。

坦言準備瞓街

居於上址的斯里蘭卡少年寧斯,還有數月就滿十八歲,孤身來港一年零兩個月,正等候當局回覆難民申請。一旦停發資助,寧斯坦言正準備瞓街,對前路憂心不已。
寧斯宣稱曾遭祖國的「塔米爾之虎」游擊隊(TamilTigers)捉去囚禁,九天後趁機逃脫,幸得父親幫助逃來香港,故期望盡快核實難民資格,再往其他國家發展。
來自剛果的高蓮(二十八歲)抱着兩歲大的女兒,對日後將無家可歸感到徬徨,並指丈夫因反政府而失蹤,她只好帶同手抱女兒來港,至今滯港逾一年,不知如何是好。
本報記者

一名等候核實難民身份的亞裔單身漢說,若得不到當局資助,連食物都成問題,可能成為社會炸彈。

港府當年設立多個難民營收容湧港越南船民,圖為營內小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