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及那些千方百計拖延普選進程的人實在太不長進了。二十多年來他們依然用同一套理由來反對落實全面普選,那就是硬指發展普選會讓香港走上福利主義的道路、那就是指發展民主會損害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這樣一套理由不管從外國或香港的經驗、不管從外國或香港的發展來看都是站不住腳的、都已被駁斥的體無完膚,特區政府及反對普選的人拿這樣的理據來反對香港落實雙普選只能說明他們實在是詞窮理屈。
過去二十多年來,推動減稅政策最厲害、改革福利制度最厲害的並不是甚麼專制極權國家,而是民主制度非常完善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等。這些國家的例子清楚顯示,民主制度本身有強大的自我調節機制,絕不會一往無前的去搞福利主義、絕不會一面倒的走福利主義道路,反而會隨着人民的想法、隨着人民的選擇而調整政策,糾正錯誤,把稅收放回人民的口袋。換言之,民主制度其實是人民捍衞自己口袋、防止不負責任政客、官員胡亂派糖的最佳屏障,特區政府及反對普選的人怎麼顛倒黑白是非,反過來指民主及普選令香港走向福利主義之路呢?難道他們認為香港市民比其他人更笨更不懂捍衞自己的口袋嗎?
事實上香港自八十年代初市民開始積極爭取全面普選、積極爭取民主政制以來,絕大部份參與的人及團體都支持香港維持低稅制、都堅持香港維持自力更生的風氣,絕大部份及團體都不贊成大幅加稅以擴展福利服務。既然市民的共識這樣清楚、這樣明確,特區政府及反對普選的人怎麼還有臉說落實普選會令香港走上福利主義之路呢?
真正會讓香港走向福利主義、走向大政府的絕不是民主政制,是那些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是那些毋須向市民問責的官員。過去三十年來,政府的福利開支、政府的整體開支增長最快的時期是回歸前後的七、八年,特別是回歸後的頭五年,各項政府開支的增幅都遠遠超過經濟增長的速度、福利服務及其他服務的開支都遠遠大於政府收入的增長,令政府的體積超過了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在這個時期主政的、容許政府開支及福利開支的不是別人,是那個由四百人小圈子選舉產生的前特首董建華先生及他委任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先生;而他們之所以大灑金錢、大幅增加開支,一方面是要顯示大有為的本色,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透過派糖掩飾特區政府缺乏認受性的本質;可以說,畸形的政治制度才是驅使香港走向福利主義的幕後黑手,特區政府怎麼能指鹿為馬,反而把落實普選跟福利主義拉上關係呢?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畸形政治體制、目前由工商界主導的政治體制包括功能組別制度令政府經常向大企業、向一些壟斷性企業、向一些懂得搞關係的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優惠、提供各種有形無形的好處,令他們賺取極豐厚的利潤,數碼港計劃、額外增加地盤的發展面積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透過這些優惠政策派發給大財團的「福利」、派發給大財團的好處只怕比真正的福利開支還要多。若果任由畸形的政制維持下去,類似的「福利」及優惠將會不斷出現,市民的損失將會更大。因此,我們認為,要真正防止香港走上福利主義之路、要防止政府向大財團派發各種各樣的福利及免費午餐,盡快落實普選、盡快落實全面民主是唯一出路,特區政府及反對普選的人不要再拿似是而非、毫無根據的理由來拖延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