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看世界:發展再生能源商機無限

美林看世界:發展再生能源商機無限

根據政府機電工程署的數據,如果能源消耗量繼續以目前的趨勢增長,相信在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比2000年的水平增加39%。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的禍害,相信已為人所廣泛認識,但卻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怎樣才可有效使用再生能源,減少產生二氧化碳,以保護環境。
在2005年2月,中國已制訂了《可再生能源法》,並於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制訂了鼓勵及支持使用風力、水力、太陽能、生物質能及其他形式可再生能源的國策,其目標是於201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供應量達到基本能源的10%,並於2020年達15%。
為推動有關發展,該法例為可再生能源訂立了新的定價制度,訂明發電廠向電網公司售電的價格,並鼓勵金融機構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而政府則會提供補助及稅務優惠。最後,中國政府再在預算案中撥款設立一個可再生能源基金,以支持以下項目,包括:1.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及開發;2.農村及邊遠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以及3.在本土製造可再生能源設備。

傳統能源價昂

在香港,機電工程署已聯同經濟發展局、勞工處、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進行對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是項研究會評估各種可再生能源在本港的開發潛力,以及相關法律、機制和推廣等事項。資料顯示,現時本港也有使用太陽能,但主要用於泳池及上水屠房的熱水供應系統,而其他用途只局限於生產小量電力,因此,再生能源在香港應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除了對環保的關注外,原油價格高企,亦造就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美林新能源基金經理博恩彤(PoppyBuxton)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幾乎已無備用產能,儲量愈來愈難補充。同時,非石油輸出國組織主要石油供應國的俄羅斯,其產量增長更令人失望。由於美國和中國對能源需求持續增長,但供應卻頻受干擾,因此油價料會繼續高企。基於高昂的傳統燃料成本及科技進步,令新能源更具成本競爭優勢。

政府支持研發

在能源消耗國日益倚賴進口燃料之時,愈來愈多人相信,另類能源能夠為全球能源短缺提供一個具經濟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以美國為例,當地約60%的石油均來自進口,而隨着當地生產下降及需求持續增加,進口石油的比例還會進一步提高。有見及此,美國總統布殊已表示,美國將推動科技來開發能源代用品,而世界8大強國亦呼籲加強協調,解決全球經濟不平衡,並表示讓能源市場適當運行,對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至為重要。
世界各地政府不斷加強支持另類能源發展,繼備受關注的《京都協議書》等國際條約已獲通過,而個別國家亦已通過本身的能源法。歐盟現制訂另類能源使用的目標,美國亦已為採用若干另類能源科技的公司提供稅務優惠;至於中國方面,政府亦已承諾發展具環保效益的能源方案。由此可見,各國政府現已意識到,礦物燃料並非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的唯一途徑,因此開始加強支持新能源科技。同時,另類能源科技不斷進步,加上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這些宏觀因素,將利好另類能源業在2006年的發展。
美林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