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警案令人無限欷歔,慨歎人才在這種極端的不幸中慘然流失。
那位殉職警員,中槍後依然能向殺警疑犯反擊,連還五槍,槍槍奪命。自己中的那顆子彈,是從嘴巴入,後腦出,是要害中的大要害。警員頂住重創,發揮只有電影裏頭的神勇幹探男主角擁有的勇猛身手。拍戲是假的,現實裏,有警員做得到,而且做得更好,開完槍,按學堂嚴格的培訓,把槍放回槍袋,並且向總部發出求救訊號,支撐到增援的同僚趕來,才英勇殉職。這樣堅強的警隊精英,比電影英雄更英雄。可是,我們都曉得,跟電影不一樣,現實裏,沒有打不死的英雄,警隊損失一名勇將,社會痛失一個模範。這樣高質素的本地優才,不是政府常常說要向內地挖角輸入的那些有幾個碩士銜頭的國貨可以比擬的。
警方重組的案情中,提及殺警者的背景,難免有所保留。從傳媒「老作」的資料中篩選出比較中肯的報道,了解到殺警者也是警隊裏的尖子,考試名列前茅,翻山涉水,勤於鍛煉,自學用左手開槍。假使沒有走火入魔,或者能適時接受心理開導,從地獄絕路走回正途,把分裂的人格攏合,盡心服務社會,當是警隊裏的風雲人物,肯定能立下大功。只是,一切陰差陽錯,個人榮辱隨彈盡而去。
創意太傷腦筋,懶散編劇一個唔該,將警殺警的奇案寫成非常無間道的三級劇本,導演找幾個靚佬影帝撐場,把別人的慘烈大銀幕加工戲劇化,大賊都有崇拜者,黑社會都攞金像獎啦。世道就是這般冷酷艱難,此是後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