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央銀行終於正式宣布放棄已維持了長達5年之久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令已經轉弱中的債券市場雪上加霜。過往日本政府一直都是美國十年國庫券的最大買家,並為美國以至環球的經濟提供「平錢」,所以就算聯儲局自2004年6月起接連14度調高聯邦基金利率以防止經濟過熱,美國十年國庫券的孳息仍然維持在偏低的4厘多水平,現在日本決心脫離零利率政策,市場首個反應就是擔心「平錢」不再,債券市場將會首當其衝。
眾所周知,在一個經濟上升的周期,債券的回報遠遠不及股票,如果機會成本上升,資金將難免流出債券市場,投入回報較高的股票市場。
其實日本此舉是意料中事,亦是遲早問題。市場也不應一廂情願地假設日本會永遠那麼慷慨。
通脹壓力持續升溫
事實上,環球經濟正處於一個通脹威脅大於通縮的局面,資金成本上升的機會仍多於下跌,問題只是上升速度有多快,以及幅度有多大。
姑勿論息升有多快及多大,對於債市來說,2006年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有一份獨立研究報告指出,每當經濟增長的周期到達中段時,都會出現短暫的放緩,情況有如我們現時所處的階段一樣。
一般人都會以為,類似的放緩將會有利債券表現,不過回顧歷史,我們卻不難發覺,利率(或美國十年國庫債券孳息)在這個時候往往不跌,反而因為預期未來通脹壓力增加而上升,幅度亦是整個周期中最大的,而在利率攀升過後,股票市場會明顯反彈並重拾升浪,但債券市場的表現就持續地一蹶不振。
加息只會循序漸進
當然,歷史永遠都只能作為借鏡,不一定會重演,我們也相信各國央行均已充份了解當前環球經濟的狀況,並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去把傷害減至最低。此所以當日本央行宣布脫離零息政策的同時,他們也承諾不會立即加息,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市場有充份時間去消化加息的事實,不致作出一些不理性或過激的行為,也防止有些人利用這個藉口在市場上興風作浪。
美債跌日本損失大
如果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利率攀升的最大受害者,是日本政府本身,因為在過往10年多,日本已經成為美國十年國庫債券的最大持有人,中國購買的美債數量雖不少,亦不過緊隨其後。
所以基於本身的利益,我們相信日本最快亦要待第3季才開始加息,而幅度也會比較溫和。
畢竟,日本經濟是剛有起色,政府會謹慎觀察形勢發展,加息步伐亦不宜太急,也就是說,我們不相信美國十年國庫券孳息會因為日本脫離零息而大幅抽高,以致出現類似1983年及1994年債市崩潰的場面。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債券在2006年仍會跑輸股市。
最後想一提的是,雖然從過去經驗所吸取的教訓中,各國央行已經很懂得如何以政策去調控經濟增長步伐,避免造成泡沫經濟,但面對現時油價高企的問題,難免加深了政策的複雜性,當中涉及的地緣政治問題,也將成為投資者最難預測的風險。
卓凱玲
研究部主管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