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自有方:投資基金要買已發展市場

財來自有方:投資基金要買已發展市場

近年來,基金投資者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興市場身上。隨意問問身邊的基金投資者,便會發現他們手上持有相當比重的「金磚四國」基金。至於歐美等已發展市場的基金卻備受冷落。

根據香港基金投資公會的資料,去年香港投資者投資於北美股票基金的資金只佔基金整體投資額1.12%,流入亞洲股票基金及新興市場基金的金額卻分別佔18.48%和5.02%;2006年1月份資金流入亦以日本股票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行業基金為主,流入北美股票基金的只佔0.64%。
無疑,相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始終較慢,股市難有一年飆升七、八成的可觀回報。但在不知不覺間,歐美股市都已攀升至近5年的高位。上周美國公布的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僅上升0.1%,低於市場預期的0.2%,淡化了市場對聯儲局今年內會有超過兩次調升利率的預期,推使美股飆升;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周五收於11279.65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收報1307.25點,雙雙創下自2001年5月以來的新高。
「雙赤」惡化、利率上升、油價高企、房地產市場過熱,以及天然災難的襲擊,從表面來看,美國不是一個富吸引力的投資地方,加上近年新興市場表現甚佳,一般投資者都會問:「為甚麼要投資於美國股市?」
然而在這些不明朗因素背後,美國經濟近年顯示出不俗的反彈。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的4.8%、企業資金充裕、消費者及企業開支回升、通脹率維持於合理水平、經濟增長穩定上升等,看來美國經濟的情況不如想像般差。
最近《彭博通訊社》的資料顯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企業平均盈利於去年第4季錄得15%增長,已是連升14季,為1996年以來首見。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及Schlumberger等能源公司的盈利勁升49%,為增長最高股票類別。儘管上市公司的盈利有所改善,但股價在過去數年卻停滯不前,致使美股市盈率錄得自1871年來最大跌幅。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計市盈率為15倍,為自1996年10月以來最低;在2001年底時,標準普爾指數市盈率曾高達46.5倍。

資金流向利好美股

美國貿赤持續,美國輸出美元購買海外產品,外資則以取得的美元買入美國證券,推使美國國債及企債錄得有史以來的高銷量。在預期美國息口見頂及股票估值合理的情況下,海外投資者已開始在美國股市中尋找更大的潛在回報。如果這個趨勢持續,海外投資者對優質美股的需求將有利美股日後的走勢。
除了看好美股的投資前景外,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已發展市場表現相對穩定,有助減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是投資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份。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多為世界各地的主要企業和品牌,當中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沃爾瑪、微軟等國際性企業,企業數目逾七千多家並覆蓋多個行業,可說是相當多元化的市場。

組合不應喧賓奪主

受惠於上市企業的深度及廣度,經濟周期的變化、個別行業的盛衰等,對美國股市整體的影響相對其他市場為低,加上金融市場的發展成熟,企業及相關財經資訊流通,市場效率相當高,所以波動亦會相對較低。相對於部份新興市場如俄羅斯股市,RTS指數中能源股便佔去市值的58%,能源升跌這單一因素,對當地股市整體表現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以致波動率相當高。
筆者經常說,投資組合中應包括「核心投資」以及「非核心投資」兩部份。「核心投資」針對的是長線的投資目標,所以選擇的基金宜以表現穩定、波幅低為主。已發展國家的股票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非核心投資」則旨在提升組合的整體表現,把握中期的市場升勢,基金選擇可以是較高風險的新興市場基金、小型企業基金、行業基金等。投資者切忌「喧賓奪主」,事關這將會大大提升組合的整體風險,「過山車」般上落的投資表現,不是人人都承受得來的。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