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菜式常被冠以不健康的罪名,有茶餐廳急謀對策,以營養西餐代替中式炒粉麵;但多位營養師表示,若一日三餐都光顧茶餐廳,一整天下來,鈉的攝取量無可避免會超標。
教育廚房員工
表哥茶餐廳東主張堅庭稱,昨天已與職員商討如何改良菜單,例如減少中式炒粉麵菜式;粉麵湯底則以高鈣質的魚湯為主,少放醬汁,「已經教育咗佢哋(廚房員工),沙律如果落少啲薯條,多嚿番茄,效果已經差好遠。」
位於天后的慧鳳精美食屋經理王乙曦指出,一向有食客寧願犧牲食物的味道,主動提出不加味精、少油、少鹽等要求,「我哋都會盡量配合,反正對成本無影響,可能仲會更加受客人歡迎㖭。」
身心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表示,市民若日間在茶餐廳用膳,晚上回家吃飯應以清淡為主,降低身體對鹽及熱量的總攝取量。若一日三餐都在茶餐廳解決的,應避免揀選碟頭飯,改為散叫一碟菜和一碗飯分開上枱,減少進食醬汁之餘,飯量也可減半。
註冊營養師湯棣然指出,茶餐廳以高鹽食物為主,惟有揀選鹽份相對較低的菜式,如火腿的鹽份雖然偏高,但比午餐肉及五香肉丁為低;蒸魚普遍用豉汁蒸煮,蒸魚汁中鹽的濃度遠比燒味飯的豉汁為低;例湯則要留意會否太鹹,點菜時盡量主動向侍應要求多菜、少汁,「有啲人習慣未食就淋豉油,其實可以試咗味先,逐少逐少加。」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