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洗手、洗手、洗手是沙士時候港人最記得的防感染口號,但沙士疫潮過後,港人防範傳染病意識又似是鬆懈了。衞生防護中心將推行手部衞生計劃,鼓勵醫院、診所及市民,應多用含酒精的搓手液消毒雙手,殺掉大部份細菌及病毒,其中東區醫院精神科病房每天為病人用酒精消毒雙手,改善以往不時爆發集體感染的情況。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翁維雄說,部份醫院如東區醫院精神科、青山醫院及明愛懷義樓兒童復康部,時常發生病人集體爆發流感等情況,但各院已實施不同防感染措施,減少爆發,其中東區醫院為病人每天用含酒精的搓手液消毒,教導他們如廁後及飯前等都要消毒雙手,結果自去年十一月,沒有再次爆發集體感染。
成功減少感染次數
他指出含七成以上酒精的搓手液或洗手液,可殺掉大部份病毒及致病細菌,包括流感、沙士、肝炎、肺結核等。所以該中心將推出手部衞生計劃,推動在醫院、診所及社區,可多用含酒精的搓手液,消毒雙手。
研究證實醫院內推行手部衞生及使用消毒液,醫院內感染的比率大幅下跌,其中瑞士日內瓦醫院大學研究證實,推行手部衞生計劃後,醫院內酒精搓手液使用量上升四、五倍後,感染爆發比率由一成七減少至不足一成;抗藥性金黃葡萄菌感染個案,也減少逾半。
加強清潔雙手意識
翁維雄稱,凡含有七成或七成半以上酒精的搓手液或洗手液,均能消毒。去年十一月世界衞生組織已建議以酒精、甘油及雙氧水製成的酒精搓手液,倒在手中搓洗至少二十秒,包括搓洗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位置,現時市面也有同類產品出售,或其他酒精消毒紙巾也具同樣殺菌效果。
現時醫院已設有很多洗手盆,病房內也有酒精消毒液,翁維雄希望加強醫護及病人清潔雙手意識,「醫生袋一樽喺袋,隨時可以用」,市民也可帶備一支,尤其到落後地方可以使用。除用酒精洗手外,東區醫院精神科明年會把部份精神科病床搬到九龍聯合醫院及九龍醫院,增加病床之間空間,減低病人互相傳染的可能;明愛醫院懷義樓每層加設小隔離室,及早隔離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