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城市論壇上,鄭家富就九鐵問題再重彈那監管、監管、再監管的舊調。難道甚麼問題都是簡單一句︰「監管!」就解決得來?鄭家富作為民主黨的交通政策發言人,而他出線的新界東選區亦是被九鐵壟斷剝削得最嚴重的一區,九鐵鬧劇本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他對這個官僚的機構來一次當頭棒喝,提出切切實實具清晰原則的改善政策,也為現在處於民望低點的民主黨挽回一點支持。
可惜,民主黨胡裏胡塗地支持那剝削性的「鐵路優先」壟斷,亦過份迷信官僚監管,就算鄭家富再如何大叫大嚷要求改善和減價,難道他不知道壟斷的必然結果就是收費高服務差?今年初九鐵隱瞞東鐵列車裂痕,鄭家富就要政府提高介入層次,再設一個甚麼鐵路安全署。可是若官僚真的可以有效地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安全標準,九鐵本身的管理局就已經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根本不用無中生有再多開個官僚架構。明顯地官僚監管的模式失效了,架床叠屋有用嗎?
就算鄭家富心目中的鐵路安全專員有三頭六臂能人所不能,又怎可能比每天上百萬的九鐵使用者,全方位針對每個服務的監管來得仔細到位?當然,要市場監管能夠有效發揮效能,就必須讓消費者有選擇的空間。可是在鐵路的壟斷之下,高高在上的官僚以行政手段完全禁止其他的交通工具正面跟地鐵競爭,市民又那裏來的選擇呢?民主黨支持這種剝削性壟斷,豈不是自相矛盾?當然官僚可以搬出千百個理由去為鐵路壟斷辯護,但為何鄭家富要為兩鐵的壟斷而剝奪市民選擇的權利呢?
西鐵、將軍澳線和大嶼山線的失敗,已經說明了以主觀願望推動的鐵路擴展並非如官僚所想般美好。可是在鐵路壟斷之下,市民無法選擇其他的交通工具,就算私營企業願意為這些地區提供服務亦會被運輸署以種種理由拒絕。難道剝削壟斷是民主黨所嚮往的市場模式?事實上兩鐵除了壟斷了交通,亦主導了都市發展和地產市場,若鄭家富和民主黨對反壟斷政策有清晰的理解,就不會出現這種「左手打右手」的窘態。
毫無疑問,鐵路永遠都是計劃經濟信徒的最愛,不僅鐵路的興建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而且鐵路落成之後有關的管理和壟斷,更加是計劃經濟信徒的權力來源。可惜鐵路最大弊病就是行線完全沒有彈性。當地區盛衰令交通需求有所改變,鐵路服務不是供不應求便是嚴重浪費,所以官僚亦促成所謂的「鐵路優先」的壟斷政策。
計劃經濟和剝削壟斷從來都是同一個銀幣的兩邊,只不過是民主黨只看見他們追求計劃經濟的一邊,忘記了剝削壟斷的現實。監管再監管只不過等於認同壟斷,對根本地改善問題毫無助益。九鐵官僚壟斷了市民最基本的需要,其潛在危機在過去一周已經充份反映出來。無論是政府行政機關、九鐵主席,抑或那三頭六臂的甚麼鐵路監管專員,都對付不了這霸道的壟斷。若民主黨真正是站在市民的一邊,就要堅決否定那剝削的鐵路壟斷政策,讓巴士、小巴和村巴等跟鐵路正面競爭,當服務質素的提高和交通費的下滑隨之出現,市民亦自然明白那個政黨值得支持。若繼續迷戀那行不通的計劃經濟思想,只會讓市民看見空泛的政策口號相互犯駁,又叫人怎樣放心讓民選政客執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