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用互聯網來愉快學習

傳訊四圍炳:用互聯網來愉快學習

隨着互聯網愈來愈普及,愈來愈多人關注「網癮」(InternetAddiction)的問題,小孩子尤其是被認為屬於「受保護的動物」。近日又有類似的調查和報告推出:「青少年沉迷上網每周達42小時」(香港)、「260萬少年染網癮」(中國)、「逾七成青少年沉迷上網」(台灣)等;中國天津更有位據稱是因打機過度投入而自殺的少年,其家長準備狀告Warcraft的美國網絡遊戲商。「網癮」已經成為了大中華區的共同關注議題。

沉迷電視壞影響無根據

青少年總有些因上網過了界而不能自拔,但大家也別因過份保護,令他們失卻了在互聯網上「愉快學習」的機會。其實今天的互聯網,與數十年前的電視相似;今天視「沉迷網絡」為洪水猛獸,情況多少與我們這代中年人小時候被父母訓示:「做完功課至好睇電視」一樣。數十年前,電視機開始大行其道,播放着無數吸引的電視劇和卡通片,小孩子還不是一樣趨之若鶩,並且被父母罵為「沉迷電視」、「無出息」等。問題是,我們的父母也未曾處理過小孩子「沉迷電視」的問題,面對小孩子追看電視,便只有一於禁制,總之是多看無益。
當年的成年人對電視的「焦慮」,現在看來可能屬於「過慮」了。據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MatthewGentzkow和JesseShapiro的最新研究,比較美國不同時段引進電視的地區,及與不同地區未上學校的小孩子組別作比較,發現小孩子「沉迷電視」導致壞影響這個結論,並無實證研究根據;若考慮閱讀和一般常識,電視更可以帶來正面的影響;而來自英文並非母語、母親教育水平偏低或非白人家庭的小孩子,透過接觸電視所得到的正面效果更甚。
該研究亦探討該小孩長大後的畢業率和薪金水平,發現此等與看電視多寡並無關係,證明多看電視「無出息」,此言差矣。

適當輔導有助小孩成長

上網其實可以是「愉快學習」的工具。筆者三歲多的小兒,愛上ThomasandFriends的火車及每一幅火車圖片。但可以在那裏找到火車相片呢?Google是也。小兒十分用心的學會了在鍵盤上按入THOMAS及ENTER,找到了心愛的火車,也上了最寶貴的一課──學會自己的問題自己找答案。十數年後,希望有研究證明常用互聯網的下一代的自學能力比我們這代強。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