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周五公布新一年度的「勾地表」,連同滾存的28幅地皮,一共有45幅地皮供申請,舊勾地表的優質地表保留,不受歡迎的取消,再加入一些市區旺地,並引入5幅商業地皮以紓解緊張供應,整個安排算是平衡而恰當。
地政署署長劉勵超在回應傳媒時表示,政府正考慮透過公開拍賣或招標方式出售商業用地,但強調政府無意恢復定期拍賣住宅用地,這個強調,非常重要,因為社會上正流傳着政府將恢復公開拍賣住宅地皮的傳聞,而地產發展商一直向政府施壓要求恢復定期拍地,若政府不公開澄清,必會為樓市帶來不明朗情況,對本港樓市及經濟均不利。
劉勵超表示,在過去半年沒有勾地申請,不代表勾地機制有問題存在,只是發展商按其業務取向,及透過其他方法取得發展土地,他重申,土地供應乃由市場需求而定,由於勾地機制由市場主導,故他難以估計新一年透過勾地出售之土地能否達標。
住宅供應由市場決定
劉的說法是言之成理的。首先,自勾地機制推出以來,行之有效,其間亦有多幅地皮被勾出,並以理想價格成交。地產發展商乃逐利而為,若勾地機制有問題,那些高價售出的地皮早就不會被勾出。還得想想,地產發展商透過拍地成績理想售出的高樓價樓盤究有多少,便知道他們的算盤沒有打錯。
事實上,地產商在過去6個月未能成功勾出地皮,主要是因為利率上調了不少,尤其有一段時間銀行追加按揭利率太急,影響了樓市的氣氛,地產商的勾地價亦趨於審慎。若地產商不能透過其他途徑獲得土地(如補地價),又或樓市氣氛熱熾如舊,恐怕勾地表內的靚地皮還不足以應付申請,這正正是劉署長所言,勾地機制其實由市場主導。
至於透過勾地機制出售之土地是否能達標,亦自然不在政府控制範圍之內,但就整體土地供應而言,政府是有多個途徑維持足夠供應的,至於住宅的供應如何,理所當然交由市場決定,政府堅持這種取態,有助降低投資者面對的「政策風險」,「八萬五」對香港遺害甚深,以曾蔭權為首的特區政府千萬不要重蹈覆轍,破壞投資者的信心。
社會上有另一種聲音,指「八成市價勾地」之指標定得太高,但「高與低」其實是相對概念,且「市價」亦只是一個範圍,實難言是否過高或過低,故只要政府確保經常檢討「市價」之合理性,則沿用「八折勾地」政策比下調勾地底價更具正面作用。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