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之合 - 鍾偉民

無心之合 - 鍾偉民

福州三月底會出版一本《壽山石》雜誌,雙月刊,全國發行,大概財才雄厚,聽說,光是送給高官豪富和大陸各機關的贈刊,就超過六千份。方宗珪先生當顧問,代編輯邀稿,只好答應寫一個專欄,欄名,也叫「搜石記」,兩個月寫一篇,還可以應付。福州出的「壽山石書」,多是雕刻家的作品集,印來促銷的;這本雜誌,用文化角度,文人眼光看石頭,看這個行業,有意思多了。  
買石,是雅事,可惜遇到的,多是俗人。 
石不能言,但可人;其實,我寧願石販,也不能言;石販不能言,會更可人。
賣石,宜有點解說;解說,卻不必高深,不必對着一枚田黃凍掛墜,叨唸:「這是一塊葉蠟石,不過,也有地開石、珍珠陶石和伊利石的成份;因為結晶性強,地開石含量,會多一點……」人家當首飾買,說說好壞就行。

我偏愛上等杜陵,你最好送上專業意見,譬如:「壽山石,是舊產的好;但杜陵,是例外;這一兩年,在馬背洞附近,出了一批,偶有通靈的,我們叫『水晶杜陵』,石色,非常鮮豔,有點像過去的黏岩杜陵;但石性,細結潤膩,比舊產的要好;而且,會吃油,油進去了,會變得更通透……」  
清朝的查慎行說壽山石:「質良材富肌理豐。」一語道盡好處。慎行先生「朝來得句」,寫了闋《壽山田石硯屏歌》:「平生嗜好一無癖,而此特為情愛鍾。吁嗟乎!人間尤物蓋不乏,目所未睹誰能窮。公今獲石石遇公,無心之合欣遭逢。」這「公今獲石石遇公」,最稱我意。我遇石,其實,石,也遇我;人石相遇,本來無心,但欣幸,是一場「雅敘」;賣石的,從旁攛掇,欲成好事,就算沒半點文化,最好還是別那麼傖俗可憎。
拖着一隻大皮箱回澳門,總為箱裏的石頭慶幸:天生麗質,終於,找到好歸宿了;從此,有花,有畫,有茶,有樂曲相伴,不必讓二手煙,熏得黃而且臭。《搜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