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兵變」剛平息的九鐵再發生車底組件鬆脫事故,一輛輕鐵列車昨日行車途中,車底一條膠喉突然鬆脫並發出強烈響聲,司機停車,再由輕鐵人員爬入車底割斷膠喉,然後列車又如常繼續行走;九鐵強調膠喉鬆脫並不影響行車安全,但學者及議員均認為,事故反映輕鐵的日常檢查及維修有疏忽。 記者:麥志榮
一名輕鐵乘客向本報投訴,昨日下午四時半乘搭輕鐵610線列車往兆康,當列車駛至澤豐站與屯門醫院站之間,車底傳來強烈怪聲,司機於是停車,打開了車廂的車門,自己跳下路軌檢查,之後便向乘客表示需暫時停車等候,並未解釋原因,在該讀者主動查詢下,司機才承認車底「甩喉」。
乘客批評罔顧安全
過不久有一名輕鐵職員趕至,爬入車底將一條膠喉割斷取走,然後列車又繼續行走,當時車上三十多名乘客莫不嘩然,車程亦受阻約十分鐘,而他到了兆康下車後,列車仍繼續載客行走。
該名乘客指出,較早前的東鐵裂痕事件令他感到擔心,「輕鐵同東鐵都係同一間公司,都唔知會唔會有問題!」他又批評,輕鐵發現列車有組件鬆脫仍不立即安排乘客轉車,竟然繼續若無其事行車載客,是罔顧乘客安全。
九鐵發言人解釋,鬆脫的是前車輪旁邊一條「沙喉」,用碼固定在車底,作用是在下雨天路軌濕滑時,沿路流出沙粒增加摩擦力,令行車更暢順,由於只屬膠喉,不涉及動力系統,並無影響行車安全,而為免影響服務,該輛列車在完成整段行程後才入廠維修。由於沙喉只是輔助組件,毋須即時全面檢查所有列車的沙喉,但已要求維修人員在日常檢查時加強留意。
學者指檢查有疏忽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車底膠喉鬆脫可能是金屬碼生銹脫落,應不致影響行車安全,但事件顯示維修人員在日常檢查當中有疏忽。
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指出,較早前一批輕鐵列車的車底電池箱出現裂痕,他們已要求輕鐵全面檢查列車,今次又發生車底膠喉鬆脫,顯示檢查有疏忽,令人擔心近日的九鐵風波有否影響輕鐵的日常檢查,而且輕鐵已有近二十年車齡,實有需要進行徹底的檢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