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夢想的追求

電影=夢想的追求

記得入傳媒行業前,最希望成為一位電影工作者,當中有一位令我十分佩服的老師一直推動我向着夢想前進,他就是吳昊老師。當年我希望修讀演藝學院的電影課程,經過3個多月的煎熬,最終都泡湯了,不過有老師一直支持,我才能夠得到重生,發現到實踐電影比修讀來得更重要。春風化雨多年的吳昊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都一視同仁,多次的傾談,不難發覺老師對本地電影業的確有點失望,眼看一個個愛徒畢業後都脫離行業,所謂的專門訓練成為白學,他又怎能不灰心?昊Sir欣悅學生有美滿的事業,不過亦感歎香港的電影教育並不能夠實際培育出成功電影人,他對本地電影業有以下建議:「首先香港的電影一定要制度及工業化,另外就要有一位真才實學的電影人,將學術及電影業聯結一起,不怕蝕本投資,就好像史匹堡投放資源於母校,有大無畏的真正影業救世主,香港的電影才會再有出頭的一天。」
筆者問道:「成龍同劉德華,不可以嗎?如果真有一位香港電影救世主,不是神話了一點?」
昊Sir笑說:「電影不就是追求夢與想的一種工業嗎?」口說愛電影的我,都有一點不信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