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譁變攻略

孔捷生雜文:譁變攻略

「辰熹門」之變,令筆者想起了NBA「紐約人」球隊之內亂——我在普林斯頓住過八年,一直是近在咫尺的「紐約人」隊之忠實球迷。而後我遷徙至華府,又是八年過去了。在此期間,「紐約人」已淪落為一支暮氣沉沉的「魚腩」球隊,對於它,我已哀大莫過於心死。
和九鐵內訌一般,「紐約人」目下也在鬧譁變。這支球隊歷來富甲NBA聯盟,球員薪水嚴重超標,「紐約人」早就成了那些身負優厚長約而又高薪低能的球員樂園,球團總裁仍執意羅致過氣大老倌,如蠅逐臭,樂此不疲。本賽季為了一振頹風,請來了名教練布朗。怎知桀驁不馴的大牌球星馬貝利等公「策劃於密室,點火於基層」,一幫肥約球痞上竄下跳,矢言要修理布朗這「暴君」。
這套譁變加逼宮戲碼,與九鐵「辰熹門」之變何其相似乃爾!港府是九鐵的最大股東,實行公營事業交私營化管理的模式。九鐵亦係政府安置退休高官的樂土,年深日久,驕惰叢生,兼且斗轉星移,「中國特色」漸漸取代了港英遺風。物先腐而蟲後生,九鐵管理不善,卻擅於諉過。於是田二少君臨九鐵,聲言厲行改革。說來宛如「紐約人」的強勢教頭布朗,殊想不到大言炎炎之下,球隊戰績尤遜於去年。也怨不得布朗,帳下球痞放刁撒潑,欺行霸市,球隊之爛不是布朗之過,但他接手整個賽季寸功未立,球團軍心浮動,亦為事實。

眼前這幕譁變戲如何煞科尚未見分曉。在NBA聯盟裏,球星糾結起來趕走教練時有發生,因為NBA本來就是商業舞台,無論好戲連場或歹戲拖棚也照演不誤。但美國企業公司的遊戲規則,是不容管理層鼓譟譁變而把董事會任命的主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倘有蕭牆驚變,參與搞事者必得一律開革,以儆效尤;至於主席是否「暴君」,容後再議;一般而言,惹起事變的頭頭都難辭其咎,但總要先「綏靖」管理層,然後再低調而果斷地切除深部的腫瘤——這就是「非中國製造」的美國公司文化。
然而,廖秀冬搞「安定團結」之噱頭卻是董公時期的作派,好似古裝大戲「將相和」,亦如幫會社團的「和頭酒」。於是辰、熹作拉手狀,進而勾肩搭背,心底下卻「各自想拳經」。大概曾蔭權也覺得這兩人演戲做功太爛,故此一夕之間就改寫了戲碼——曾特首迅雷不及掩耳的「平叛」行動,筆者以為這才是強政勵治之舉。「祖國」不可法,「董制」不可隨,惟有回復到港英時代的遊戲規則,才是人間正道。不過,曾蔭權又將如何處置董建華時代的簪纓世族田二少爺?這就是「辰熹門」之變留下的一大懸疑猜想。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