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握手言和果然是假的、果然只是一台做給公眾看的好戲,特區政府要的其實是人頭落地、其實是秋後算賬。
在跟九鐵主席田北辰先生握手不過二十四小時後,九鐵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先生就宣布為了九鐵高層發生的人事、紀律問題辭職,而召開記者會公開支持黎先生的二十位高層職員也受到懲處,其中一人被即時終止合約,另外十九人則被公司作出書面警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女士更說若果他們再犯類似的過失便會被即時革職。換言之,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已有兩顆「人頭落地」;這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握手言和吧!
從事件的發展來看,黎文熹先生離職並不讓人意外,因為一旦要追究九鐵高層的紀律、人事問題,作為事件始作俑者、作為事件「龍頭」的黎先生是不可能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繼續留任的。至於在今次事件中被指嚴重損害九鐵形象而被革職的九鐵市務總經理黎啟憲先生,他較早前的行動及表現確實不恰當、確實不符合一般機構的做法,九鐵管理局對他作懲處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單單令兩位九鐵高層「人頭落地」、單單追究過去幾天以來各人的責任其實並沒有真正算好九鐵這筆爛賬、其實並沒有真正釐清事情的責任。
應該看到,九鐵出現高層內訌、出現管理層與公司主席「攤牌」的不正常情況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不是因為個別事件引發的;九鐵高層內訌是九鐵管治架構欠佳、是九鐵缺乏有效管治制度的必然結果。試想想若果作為九鐵最高權力架構的九鐵管理局能發揮正常的作用、能及早理順主席跟管理層的角色及功能、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管治制度,公司主席怎可能跟行政總裁爭權、爭工作甚至因此而內訌呢?九鐵管理局特別是「坐鎮」管理局內的兩位政府官員能不為今次的鬧劇負上責任嗎?
此外,九鐵管理局作為最高管治架構,對公司最高層之間的矛盾、最高層之間的衝突居然一無所知、居然毫無警覺,直至雙方的紛爭演化成公開決裂,九鐵管理局及相關的政府官員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才急忙「補鑊」。對這種不了解公司情況的管理局、對這些沒有負起監督九鐵責任的政府官員,特區政府難道不應追究他們的責任、不應算他們的賬嗎?
事實上香港大型公營機構相當多,卻從來沒有哪一家公營機構或政府作為大股東的公司發生過類似的內訌鬧劇,九鐵管理局及「坐鎮」局內的政府官員能不好好反省、好好檢討他們的責任嗎?
在秋後算賬的同時,特區政府宣布委任前工務司詹伯樂先生出任行政總裁,又表示會盡快訂出兩鐵合併的計劃。大概特區政府認為這兩招可以從根本解決九鐵的管理問題。但是這樣的安排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有疑問的。詹伯樂先生雖然曾是高級公務員,又有在九鐵工作的經驗,可他在九鐵工作時的表現並不理想,在西門子事件中更犯下錯誤,令九鐵被迫要向工程承辦商補貼一億元以追回工程進度。像這樣的人選能否成功穩定九鐵軍心、能否改善九鐵的管治作風、能否改善九鐵的整體管理實在大有疑問。而若果詹先生無法扭轉大局、若果詹先生未能迅速改變九鐵的面貌,那九鐵作為一項資產、作為一家公司的吸引力將會大減,即使特區政府能在兩個月內拿出合併方案,只怕也難以得到公眾及地鐵小股東的支持。試想想有甚麼公司的股東會願意購入一家管理有問題的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