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三年前抗疫 「諗病人有乜需要」<br>沙士病人變醫生憑經歷撐下去

憶三年前抗疫 「諗病人有乜需要」
沙士病人變醫生憑經歷撐下去

三年前的今日,本港正陷於沙士的漩渦中,愈捲愈深,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含淚踢爆社區爆發的真相,期望喚醒當時不肯面對現實的政府高官,但始終扭轉不了有人失去至親、香港失去崇高醫護人員的劣況。三年過去了,當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染病的醫科生憑着向前看精神,今日成為醫生後埋首救治病人,「諗番起沙士,會令我靜落嚟,諗吓病人有乜需要」。沙士英雄沈祖堯勸勉受沙士困擾的人,要懷着「喜樂」的心面對未來,讓過去真正地過去。 記者:梁洵瑜 雷子樂 陸羽平

「聖經裏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希望受沙士後遺症或心理影響的人,以喜樂的心處理困難,「成日唔開心一定會影響身體,若果永遠都生活喺三年前嘅鬱結中,係幫唔到自己,所以應該收拾心情」。
每天仍到威院8A病房巡房,沈祖堯表示,沙士經歷仍記憶猶新,那時很多醫生護士都染病,他指着一張病床對記者說:「第一個病人就喺呢張床」,那時全世界無人知道是甚麼病,數日間爆發引致二十多名醫護人員感染,為期數個月黑暗日子揭開序幕。

一切要「向前看」

現時8A病房已沒有以往般擠迫,每個小區都安裝了通風系統,防感染措施改良了不少,但禽流感的威脅比沙士更嚇人、死亡率更高,市民要抱着「有點擔心」的心態防疫,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應過份惶恐。
當年在8A病房感染沙士的醫科生馮泰恒,在公立醫院當醫生快三年了,每天由清早診症至黃昏,晚上還要隨時候命,馮泰恒說:「好多時都會頂唔順,係諗番起沙士嘅經歷,先可以撐落去。」
三年前的三月,馮泰恒在畢業考試前夕染病,三月七日入院,卧在病床的他,凍得「郁一郁都打冷震」,服下大量類固醇,出院後半年還有容易疲倦等副作用。他坦言病發時不知沙士的厲害,「只擔心趕唔切出院考試,驚遲咗畢業好難搵工」。

望獲得更多資源

憑着一切要「向前看」的信念,馮泰恒病後埋首苦讀,終於畢業成為醫生,現於公立醫院骨科病房工作。病榻的經歷給他上了最寶貴的一課,沙士令他體會到病人的需要,「𠵱家一日睇咁多症,有時都會好麻木,諗番起沙士,會令我靜落嚟,諗吓病人有乜需要」。
沙士期間醫護人員飽受尊重,誰料疫情一過,又再被醫院管理局冷待。「我一入職就減咗兩次人工,日日做十幾個鐘,又要應付考試又唔夠休息,你話點可以做得好啲?」但他仍會堅持下去,「我最希望有多啲資源,等醫生可以有多啲時間,好好照顧病人」。

三年前沙士疫潮爆發,馮泰恒是首批於威爾斯醫院「中招」的醫科生,他康復後馬上投身公立醫院工作,現為律敦治醫院骨科醫生。雷子樂攝

○三年三月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爆發集體感染,揭開沙士疫潮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