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在台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是近來最熱門的口頭禪!那麼,李安心中的斷背山又是甚麼呢?雖然他提到在電影中可以得到答案,但看罷電影仍找不到答案!可是對這位重視中國傳統思想的國際大導演深感興趣,於是到訪其成長地──台南,尋找李安成長印記!
李安是我們的偶像
從未踏足台南,台北友人形容這是一個鄉村地方,最能感受到老台灣風情。滿懷希冀踏出火車站,感受到台南人悠閒的生活節奏,而且很快就體會到台南人的熱情。話說,赴台南之前,致電跟李安亦師亦友的黃重嘉老師,黃老師比李安大七年,當年是李安的數學老師,就算現在李安回台南時也會拜訪他,他知我到來,就說一定要帶我在台南逛逛走走,一盡地主之誼,好熱誠。
台南一中地位崇高
家庭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因為李安爸爸李昇是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台南一中)的前任校長,於是台南一中可說是李安思想的搖籃。台南一中在當地的地位,就好比劍橋、牛津、普林斯頓大學,是台南最頂尖的高中之一,非常有名聲,在李安效應下,更成為其粉絲(Fans)的朝聖地。台南一中在火車站附近,學校已有八十多年歷史,在黃老師的帶引下進入,發現校舍特別大,而紅磚的外貌,充滿古典感,同時又散發書卷氣息。李安就是在這裏完成高中課程,由於李安待人有禮,學生時代甚得老師的歡心,一提起就大讚他念舊,不時回校訪問,言談間,知道學校的教史館放了舊生資料。由於李安成就非凡,而他又不時回校探訪,而校方又會收集有關李安的報道,好似收集李安求學時的同學冊、回校訪問的照片、電影作品、不同的電視台訪問特輯等等,教史館頓時變成了李安的資料館,暫時而言,可能是對李安的點點滴滴最有系統處理的地方。更有趣的,明明李安和陳水扁是校友,亦同是國際知名人士,不過在一班學弟心目中,「民望」方面似乎李安節節領先,問同學喜歡哪一個,就幾乎清一色愛前者,是李安真的更受歡迎,還是阿扁民望下跌呢?
舊居成朝聖地
其實,李家與台南一中甚有緣份,李爸爸在這裏當校長,李安在這裏求學,就連祖居也在台南一中附近。離開學校沿路向左走,就是祖家《泉廬》。現時只有李媽媽居住,但大家都知道較早前奧斯卡頒獎禮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已經對李媽媽造成不便,所以各位作為粉絲,路經此地務必放輕腳步,不要驚動她。再向前走,就是李安學生時期的居所──台南一中的校長宿舍,不過現時已無人居住。宿舍前的斜路是上學必經之路,從前李安不知走過多少次?因為李爸爸家教甚嚴,所以他和弟弟李崗放學後都要盡快回家,不能隨便外出,時常深閨在家,會不會藉此面壁,思考電影的內容而造就今日的成就呢?
全美戲院電影夢起點
可能台南人比較內斂,走在街上,出奇地沒有慶祝標語,除了全美戲院。戲院門口不但擺放了有關李安的得獎報道,還有他的手印,以及恭賀李安揚威奧斯卡的大紅牌,非常奪目,戲院對面的大廈外牆亦掛上巨型恭賀海報。其實在台南只要提到戲院,當地人自然想到全美戲院。戲院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裝潢仍保留六、七十年代的色彩,仍然是人手繪畫電影宣傳海報,大堂雖然狹小,有時光回到粵語片時代的感覺。其實李安兩兄弟足迹踏遍台南所有戲院,不過在全美戲院的時間特別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美曾經推出一票價值,可以接連欣賞兩套第二輪影片的優惠,所以但凡四十歲以上的台南人,青年時代全美都是重要蒲點。提起李安,東主吳先生就眉飛色舞,強調全美是他電影的啟蒙之地。李安不但在少年時代是戲院捧場客,就算成名之後,仍然會回來重溫少年夢,而且還於二○○三年到戲院主持電影座談會。吳先生還因為李安的成績,激發他要改變戲院的角色,重新整理戲院的舊物,將辦公室改為資料館推動電影文化!他的辦公室是個充滿寶藏的「雜架攤」,每隔一會兒,他不知從哪裏找到一些戲院舊東西出來展示,短短半個小時,甚麼電影海報、電影公司的紀念品、舊片的拷貝……信手拈來一大堆!如此混沌情況,只有深深祝福他大計早成!
其他傳聞的蒲點
台南地標
赤崁樓是台灣最享負盛名的古迹。原本是當年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所建的里普羅民西亞城,及後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成為奉天府。到了清代改成海神廟和文昌閣,不少台南的考生考試之前來祈福,希望得到好成績。
浪漫古迹群
來到安平有點兒似置身外國,因為這區當年集中了英國、德國的商行,現時已改為博物館,德記洋行的破舊貨倉早被榕樹吞噬,有如一間童話故事的樹屋,幾浪漫!
安平古堡
離洋行不遠的是見證台南滄桑的安平古堡!當地有位田先生,因為父親是館長,所以曾經在古堡居住過:「當時有遊客入屋參觀,而我的阿嫲仍紮了三寸女金蓮,時常被遊人拍照,所以當有遊客的話,她就速速躲避,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