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是內地一年一度的消費者權益日。九七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協會每年都確定一個主題,今年為「消費與環境」,希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但民眾更關心的是農民的消費權益及如何制止造假行為氾濫。
農民消費權益受關注
《中國青年報》昨發表一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題為《誰為農民維權》的信,訴說在農村買到假貨後投訴無門。「媽媽勸我說,在我們這個小地方,買了假貨通常都是算了,你去維甚麼權,那點還不夠來來回回路費和電話費呢。」
有網民在「博客」網頁上痛心地寫下《3.15,你拯救不了一個造假的民族》。文中說:「當造假者財源滾滾而來的時候,當造假者成為百萬富翁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當官員們因為造假而升了官的時候,當官員們造假時面對人民質疑的目光面不改色心不跳時,誰還有能力拯救這個造假的民族?」
這篇文章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說:「統治者需要粉飾太平,可苦的是老百姓!」也有人挖苦:「在我看來造假沒甚麼不好的,這樣更適合中國貧困的下層人民。造假不是我們民族的國粹嗎?」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