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羅斯為首的新興歐洲市場在上周急跌,誘因是部份環球投資者擔心美國展開新一輪加息周期。其實,俄羅斯市場繼2005年錄得超過80%回報的佳績後,今年由年初至今亦已有超過20%的回報,因此,投資者藉利淡消息獲利回吐,亦屬正常事。事實上,過去市場曾多次呈現類似的跌勢,再加上市場上存在了不少對沖基金般的短線投資者,益令大市氣氛變得緊張。
其實在總統普京政府致力改善經濟的情況下,俄羅斯近年於國際舞台已建立了一定的地位。早前曾發生俄羅斯暫停供應天然氣予部份東歐國家事件,便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而近日中國外長李肇星透露,普京將於3月下旬訪問中國,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儀式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層論壇」,可見俄國地位日隆。
就近日的市場情況,美林新興歐洲基金經理莫羅夫斯基(PlamenMonovski)表示,新興歐洲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強勁,而對區內中長線前景的看法維持不變。是次股價顯著下跌,僅進一步增強該區的投資吸引力。
事實上,新興歐洲提供不少吸引的投資契機,是次股價下跌,可讓基金以較低價格購入超值的股份。若投資者能把握目前市況,隨着市場回穩,中長線將可賺取優厚的回報。
低吸長線回報厚
其實區內其他國家的發展潛力也毫不遜色。自2004年5月新興歐洲十國(捷克、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馬爾他及塞浦路斯)加入歐盟後,除了政治環境轉趨穩定外,國家財政及貨幣政策亦較前穩定,因而吸引本土和外資不斷流入。近期商品價格高企,亦有助提升國民的生活及財富水平,不少國際品牌更陸續走到這些富戶愈來愈多的國家開拓市場。
就業市場方面,由於這些國家較西歐等成熟國家享有更優惠的稅率,加上較世界工廠的中國及印度等國的勞工擁有語言及地域的優勢,因此造就了外判(outsourcing)業務。不少國際企業紛紛前往設廠開拓生產線,而當地國民收入亦水漲船高。以波蘭及捷克為例,當地的國民人均收入約為6000至9000美元,而加入歐盟後的希臘及葡萄牙則約為17000美元。
另一個新興歐洲投資焦點的土耳其,於2002年起已為了加入歐盟而展開多方面的改革。區內的通脹率升幅已回落至30年前的低水平,而很多處於發展初期的工業都能維持高增長的步伐。當地人口擁有高等的教育程度,亦吸引不少國際性企業到當地投資,成為西歐生產商的主要外判基地。
擁三大競爭優勢
總括而言,俄羅斯的天然資源、土耳其的高速增長,以及區內的廉價勞動力,成為東歐市場的三大競爭優勢。歐盟東擴,令歐洲共同市場擴大,同時也增加了俄羅斯和土耳其與歐盟經濟合作的渠道和範圍。但新興市場經濟始終處於萌芽階段,投資者須留意當中各市場所涉及的風險。該些市場的市況可能會較為波動,並非所有投資者皆能承受。
美林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