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論國情:諾獎不實用<br>中國急須創新型人才

楊振寧論國情:諾獎不實用
中國急須創新型人才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前日指出,中國要發展成為科技大國,首要注重培訓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相對於中國目前加速脫貧的首要任務,一、兩個諾貝爾獎得主無補於事,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像比爾.蓋茨(BillGates)和任天堂(Nintendo)這類會賺錢的創新型人才和企業。

楊振寧前日上午應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之邀,偕同年輕的太太翁帆,在廣州市的廣東大廈國際會議廳作了一場名為「怎樣評價中國高等教育」的學術報告。

四創新類型 利快速脫貧

楊振寧首先指出:「中國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將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強國。」他同時強調,這個觀點須有四個前提條件:第一是人才、第二是傳統、第三是決心、第四是經濟支柱。
談及人才,本身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楊振寧明確地指出,一、兩個諾貝爾獎得主對目前的中國並沒多大用處。他解釋,也許得一個諾貝爾獎能讓中國人很高興,但這對時下的中國來說並非最重要的,中國現在的任務還是快速脫貧。因此,中國急需像蓋茨、任天堂這類會賺錢的創新型人才和企業。
楊振寧指出,創新有愛因斯坦(Einstein)、杜甫、比爾.蓋茨和任天堂四種類型。當中,愛因斯坦以其創立石破天驚的科學理論而聞名於世,杜甫則既是詩人,也當過負責工程建設的工部侍郎,令科學與文學藝術緊密結合。

蓋茨任天堂 創大量財富

美國的蓋茨將科技結合現代人類生活,創出微軟王國,成為世界首富,而日本公司任天堂則自一九六○年代後期以來,其電玩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至今屹立不倒。他進一步指出,事實證明,蓋茨式的創新為美國和全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任天堂式的創新,則是日本五十多年來成功推動經濟發展背後的創新。顯然,日本以往的經驗是成功的,而這得益於其注重訓導和紀律的教育哲學,這給予中國很大的啟發。 《廣州日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