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等名人再籲建文革館

張賢亮等名人再籲建文革館

今年是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張賢亮、趙麗宏、楊匡滿等近五十位文化科技界名人,再次呼籲政府建立文革紀念館,引起國際傳媒的關注。德國之聲昨日報道,中國政府始終沒有對文革進行徹底的反思,當年的一些重要歷史資料也只有少數人能接觸。

德傳媒:中國沒反思

在早前結束的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提案建立官方文革紀念館的,包括四十八名著名作家、科學家等。身兼上海市作協副主席的趙麗宏,在他的「兩會博客」中寫道:「建立文革博物館,決不是為了懷舊,更不是為了展覽中國的恥辱,而是為了記取歷史,以史為鑑,提醒後人,免蹈覆轍。」
德國之聲的報道指出,去年在上海病逝的文學巨匠巴金,生前一直呼籲建立文革紀念館。儘管中國政府將文革稱為一場錯誤的內亂,但始終沒有對其進行徹底的反思。中國至今仍沒有一座正式的文革紀念館,向人們詳細展示那段悲慘的歷史。
現年六十多歲的作家張賢亮表示,他希望紀念館可以揭示文革給國家帶來的創傷,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他認為,文革給社會以及人的精神留下的烙印沒有被清除,目前的很多社會矛盾以及政府處理這些矛盾的方式仍然受到文革陰影的影響。

社會矛盾受文革影響

中共前領袖毛澤東在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發起文化大革命,結果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造成無法估量的破壞。德國之聲的報道稱,清華大學是當年首先響應毛澤東號召打倒權威的大學之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畢業於這所大學。但迄今為止,並沒有迹象表明,胡錦濤準備增強中國現代史的透明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