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某山有一個神仙泉,凡飲用泉水者都身壯力建,就吸引無數問津者來到泉邊輪候,人群一旦聚集,就發生各種各類尖隊、碰撞等秩序問題。縣官說不想去管荒山野事,還計劃以封山閉泉了事。但山寨惡賊見有利可圖,就派手下向輪候平民收取入線費、排位費,收入如泉水長流,還可壯大勢力繼續作惡。
昨天在特區最高議事堂立法會,警務處一哥李明逵處長神色凝重的說,紅色小巴業過往被不法分子入侵,警方的卧底行動儘管搗破數個不法集團,這類不法分子卻仍然有「一雞死、一雞鳴」的情況。
真正「一雞死、一雞鳴」的不只是無視法紀的黑勢力,還有無視紅色小巴運作的刻板官僚。其實黑社會之所以入侵紅色小巴業,不去入侵巴士業或航空業,最簡單的原因是紅色小巴的站頭和入線過程就如荒山裏的仙泉,屬於有價值的資源,官僚因種種理由不去管理,黑社會就自願擔當為收入可觀的外判商。
黑社會參與的「業務」大都是法規不容,但易生巨利的。紅色小巴牌照既然由運輸署發出,又要交足營運的登記費和稅項,為甚麼得不到政府保護,卻要向惡勢力投降。當中關鍵是現時紅色小巴大部份高客流的站頭,都是在運輸署不承認的位置,甚或在違反交通條例的情況下等待乘客。所以無論因紅色小巴的營業如何合法,「不法」的等客過程就永遠是不法分子的圖利場。
而年復年的運作,市民早已習慣紅色小巴的不同站點,儘管紅色小巴可以自行更改接客站頭,但也難以即時改變乘客的慣性,最終就要向黑社會付出每天數百至十萬元的入線費。
有價的泉水倒不如交由商人入樽售賣,官府一天不面對有價值的資源都需要管理這個事實,無論警隊派多少個卧底去當「無間道」,也解決不了不法者入侵紅色小巴的問題。
有價資源要好好運用,首先要了解誰是使用者,再按其慣性需求訂定收費,最後就是防止使用者逃避繳費,有效秩序就自然形成。其實政府只要將現時紅色小巴的慣用站頭規範化,由外判商按成本以全球定位技術設立按次入站收費的系統,就既能夠讓紅色小巴合法地進入站頭等客,又不會出現紅色小巴車龍過長而影響交通。路面交通暢順了,黑社會根本無從插手。
運輸署說要以綠色小巴逐步取代紅色小巴,這個逐步一說已經二十多年,先別討論向誰問責的問題,也是時候全面檢討紅、綠色小巴的未來發展。對於一些客量高的紅色小巴營業熱點,運輸署早就應該放低呆板的公共交通發展準則,讓巴士公司增設點到點的往來路線,滿足市民自發的交通需求。而運輸署強制紅色小巴駛入新市鎮,卻令泥鯭的取代紅色小巴的功能,當然也成為黑勢力的滾滾財源,所以亦有討論全面開放交通網的實際需要。
要解決一哥憂心的「一雞死、一雞鳴」,要從去除「一雞死、一雞鳴」的官僚心態開始,把有價值的資源充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