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有多間上市公司公布業績,成績有好有劣,但我們卻在滙控(005)及和記電訊(2332)的業績中看到一些啓示。數據顯示,兩間公司去年在本港的業務成績都不太令人滿意,但整體業務卻維持增長,這些盈利主要源自在一些新興市場的投資,當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龍頭新興市場「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外,企業也日益重視並擴展中東地區的業務。
其實現在有很多跨國企業都對中東市場虎視眈眈,當中主要原因是,在過往5年,新興市場大幅跑贏已發展市場(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2002年至今升幅約為142%;標準普爾500指數則只升62%),相信今年「金磚四國」仍會是大家在基金投資上的寵兒。
不過,筆者希望大家不要只放眼在這幾個新興強國,因而錯失了其他地區的投資機會,譬如在這裏集中分析的中東市場的潛力。
中東地區國家包括約旦、以色列、土耳其、阿聯酋、黎巴嫩、阿曼、科威特和巴林等22個阿拉伯國家和5個非阿拉伯國家,在近年能源價格不斷上揚的環境下,這些擁有全球最大石油及天然氣蘊藏量的國家經濟都大幅受惠,當地股市普遍在短短幾年間暴升數倍。
升幅屢佔鰲頭
以2003年為例,土耳其股市全年錄得126%升幅稱雄;2005年的上升榜三甲則是埃及、約旦和巴基斯坦,分別錄得162%、74%及65%的升幅。
這些增長除了來自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蘊藏量外,優質的人力資源、低廉的工資及營運成本,都是現時中東國家所佔有的優勢。
接軌國際市場
此外,近年中東國家逐漸跟國際市場接軌,重新整理法制及商務框架以符合國際標準;另外,除了一些已對外開放的國家如埃及和土耳其外,巴林、科威特及卡塔爾等國家正逐漸開放當地市場,撤銷關稅及補貼,並積極鼓勵外商到當地投資,同時亦着手改革勞工市場,改善營商環境,可見當地商機處處。
正所謂「有機亦有危」,無論是政治或市場風險,中東市場都可能較「金磚四國」為高,一般投資者除了難以直接參與當地股票交易外,就連要尋找可供參閱的市場資訊分析,也相當有限。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還是將這項吃力不討好的複雜工作交予專業基金經理代勞。
市面上最近就推出了好幾隻以這些高潛力新興市場為主題的股票基金,假如大家有興趣捕捉這些正在努力進行改革市場的投資機會,不妨留意一下相關的基金。
卓凱玲
研究部主管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