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失明人士可望透過重建受創傷的腦部神經,重拾光明。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科學家共同研究,成功透過納米科技,為老鼠注入微細的納米微粒,數周內為失明的老鼠重建腦部受損神經,令老鼠回復七成半視力。
英國廣播公司昨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與香港大學解剖學系系主任蘇國輝合作,透過動物實驗,證實能重建腦部受損神經。他們利用二十六隻失明的幼鼠及成年老鼠,在受傷的腦部位置注入極微細、只有五毫微米長的人工合成囗粒子,接駁受損神經。
對身體並無害處
當注入該些微細物質後,即在腦部形成微細的纖維,就像橋樑般接駁受損的腦部神經,最重要是腦部神經能重新生長起來,令老鼠回復視覺。
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老鼠能在進行實驗二十四小時後,腦部神經就開始修復,當中年幼老鼠神經細胞生長較活躍,而成年老鼠受損腦神經也同樣有重生反應,研究人員對於可令失明老鼠回復七成半視力感到非常鼓舞。
注入腦部的囗在數周後於腦部溶解,四周後經尿液排出,對身體並無害處。負責研究的麻省理工RutledgeEllis-Behnke教授表示,研究為重建受損的腦部神經工程踏出第一步,相信未來終有一天,有助因中風或意外令腦部受創的病人重建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