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梅鐸交過手的香港報業前輩查良鏞形容,梅鐸平日為人和藹可親,彬彬有禮,不過,他辦報卻手段嚴峻。他今次就報業在科技革命中面臨的挑戰發出嚴峻警告,令人回想到二十年前,他進軍英國報業時大刀闊斧引入電腦技術,粉碎字盤房工會操控報業的年代,帶來了彩色印刷。
引入電腦取代字房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五日,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世界新聞報》的新老闆梅鐸,突然將三間報館搬離了在倫敦市中心的旗艦街(FleetStreet)大本營,遷移往倫敦東部的瓦平區(Wapping),並且一夜間解僱了五千多名傳統的植字排版工人。
梅鐸當時的做法其實是兵行險着,字盤房工會的勢力在當時非常龐大,植字排版工人為了保住飯碗,一直抗拒報界引入電腦,他們更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罷工十一個月,導致《泰晤士報》被迫停刊近一年。
梅鐸決意帶領英國報紙進入電腦化年代,他拒絕向工會屈服,毅然把報館遷出旗艦街,既可以減輕成本,也擺脫了工會的掣肘。電腦化的成功令英國報業百花齊放,內容比從前更豐富、更加貼近讀者的口味。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