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憂慮教育開支 月花萬元買基金<br>父母為育兒拚命儲錢

最憂慮教育開支 月花萬元買基金
父母為育兒拚命儲錢

【本報訊】養兒育女責任重大,小生命的降臨雖帶來無限樂趣,但另方面卻加重經濟負擔。女兒才十個月大的一名父親,每月豪擲一萬元購買儲蓄基金,為女兒接受高等教育做好財政儲備;另一名育有兩名子女的母親,用十年時間儲蓄了數十萬元,迎接子女的出生,見證為人父母的艱難。
一本嬰兒雜誌早前訪問了四百七十名父母,發現四成二人認為子女出生帶來沉重負擔;七成六受訪者入院產子的開支在二萬元以上;七成三人每月花費三千元以上聘請親友、保母或外傭照顧子女。
育有一名十個月大女兒的黎偉雄,從事外國媒體代理生意,太太亦有工作。為了令女兒得到更好的照顧,他聘請了外傭,又購買每月供款一萬元的儲蓄基金,令女兒日後讀大學無憂。不過,他指養育女兒的花費暫無超出預算,每月開支近萬六元,只佔家庭整體收入低於一成,故沒有太大的擔憂。

望教育政策配合

不過,黎估計女兒入學後其開支佔家庭收入比例會大幅增加至兩成。他說:「十年後要學啲乜,要使幾多,樣樣都係未知之數,所以𠵱家都已經開始擔心。」他希望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可作更大的配合,「教育上有保障就係最大嘅保障」。
王彩雲育有一對分別兩歲及三個月大的子女,雖然其收入佔家庭整體收入一半,但小女兒出生後她毅然辭職,全心照顧一對寶貝。她表示,為迎接小生命,她過去十年來「死慳死抵」儲下數十萬元作養育子女經費,故暫可應付育兒所需。
王亦認為教育開支是財政壓力的最大來源。她說:「參加playgroup(學前教育的一種)最失預算,所以兩年後都應該要出番嚟做嘢,再儲過錢畀佢哋第二時讀書。」

黎偉雄為十個月大的女兒月花一萬元購買儲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