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毛毛頭飾及毛毛衣物是今年時興的女性飾物,但亞洲動物基金指出,坊間許多售價只需兩、三元的毛毛飾物非由人造毛製成,而是從活生生的貓狗身上取出。基金提醒市民若購得一些手感特別滑,或聞到飾物上留有動物體味,產品很可能由貓狗毛製成。 記者:梁美寶
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謝羅便臣表示,近年內地屠貓狗場大量屠殺貓狗,以極便宜價錢傾銷至各地,令大量貓狗皮毛已被廣泛用以製成毛氈、髮飾、鞋、頸巾及鎖匙扣等,本港許多產品亦有以貓毛狗毛製成。
該會公關經理楊靜雲表示,她曾於銅鑼灣及中環購買毛毛頭飾,售貨員表示是以人造毛製成,豈料她發現原來是狗毛:「呢啲都係兩、三蚊一個,買嘅時候估唔到係貓狗毛。後來經過測試證實後,我問過售貨員,佢哋都唔知,仲以為咁平唔會係。」
她說,許多零售商並不知道產品來貨的毛毛是貓狗毛,標籤也沒有標明,令許多市民購買了貓狗毛製成品仍茫然不知。她指出,內地的貓狗毛零售價大幅下降,本港市面全狗毛或全貓毛製成的地氈或外套售價,由一、二千元跌至五、六百元,內地的售價更低至二百元人民幣。
一張毛氈殺12隻貓
楊靜雲說,如要製造一張兩呎乘兩呎般大的毛氈,已需屠殺十二隻貓,且屠殺過程十分殘忍,許多貓狗均在活生生情況下被剝皮,故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有關產品。
基金昨宣布舉行「反虐待動物教育計劃」,並與警方、漁護署、海關及懲教署等合作,向市民灌輸反虐待動物的意識。漁護署設立了舉報熱線,若市民發現懷疑虐待動物事件,可致電熱線1823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