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談論的熱門話題,相信是九鐵「逼宮」及田北辰請辭事件。筆者仍記得,當日田少上任後,那句「我跟佢唔係好熟」,想不到他也會被迫辭職。
當年一些公營機構將行政總裁與主席一職分開,九鐵是其中採用此制度的一間機構,不知這次算不算是試驗失敗?筆者忽然想到尚未有主席人選公布的證監會,不知日後新主席上場又會是甚麼光景?應該不會有「逼宮」事件吧。
昨日《蘋果》財經版以頭條刊出,在37年前恒生指數推出時的首批恒指成份股當中,至今僅剩7隻仍是恒指成份股,分別為滙控(005)、和黃(013)、中電(002)、中煤(003)、港燈(006)、九倉(004)及電盈(008)。
惟筆者感到這7隻成份股,雖然「好像」仍是當年的7隻,但至今不少已「面目全非」。正如電盈,它已不是當年的高息藍籌公用股,昔日不少港人投資香港電訊賴以收息及養老,相信今時今日,大家已不敢靠電盈養老了。
此外,和黃亦不是當年的和黃,好像昨日蘭西在「情報課」一欄,談到剛過世的公司醫生韋理(BillWylie)時,便講到1975年滙豐找韋理加入和記董事局,經他一輪大刀闊斧的行動,將和記與黃埔合併成為和記黃埔,隨後滙豐亦將和黃賣了給李超人,可見今日的和黃已不是昔日的和記了。
所以這7隻藍籌股,在名稱上「可能」仍是37年前的7隻藍籌股,但當中不少已「人面全非」了!筆者覺得,在這7隻股之中,可能僅得滙控及「可能」中電仍沒有徹底易主。
除息後料「跌凸」
滙控及恒生(011)將相繼在下周除息,滙控股息為0.31美元,恒生股息則為1.9港元。相信在這兩大銀行除息後,恒生指數期貨的「大低水」情況將會改善。此外,在過往多年,每當滙控在除息前,其股價亦會相對偏強,但在除息後,這短暫的強勢亦隨之告終。正如去年3月中,當滙控除息後,在扣除股息因素後,其股價進一步下挫,即跌凸,故欲吸納滙控的朋友,不妨待其除息(3月22日)後才考慮。
全球3大銀行股Citigroup、BankofAmerica及滙控,它們在本年初的走勢大致相若,但隨後滙控突然發力超前其他兩股,正如附圖所示。筆者猜測,假若英鎊短期沒有進一步轉強,則稍後滙控的股價可能將會跌近其他兩股。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